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民间艺术频道>>>黑山皮影戏苍凉铿锵
猜你喜欢的文章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巧把粮食变金沙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甘肃陇南独特乞巧民俗:在水一方·传承千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记住,端午节是不能互祝快乐的!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马克思故乡决定接受中国赠雕像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纳西族“子谷妹”习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百家宴的由来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土家族十大风俗习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彝族人的民间酒俗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苗族凄美爱情故事:爬山节的传说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全国畲族文化剪纸艺术展走进畲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遗”技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间艺术:丑陋蟾蜍是美女嫦娥的化身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新疆哈密“绣郎”:少数民族传统工艺的传承者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崇奉雨水神的千年水族民俗——敬霞节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黑山皮影戏苍凉铿锵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1月25日 22时36分14秒   来源: 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3895 人次 【打印】 【纠错

    锦州市黑山县地处辽西走廊咽喉,自古以来商贾云集、经济繁荣。周边乃至关内外的好多民间艺人都在此卖艺谋生,与此同时,许多民间艺术在这里融合,黑山皮影戏就是在吸收河北乐亭皮影技艺的基础上,与当地的皮影唱腔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属于中国北方影戏的一支,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黑山县姜屯镇王甸子村和胡家镇小荒村。

     黑山皮影戏共有三支五代传人。第三代传人马生山现年88岁,他13岁开始学艺,专攻小生,学习演出的剧目众多,还精通皮影戏乐器伴奏。他传授徒弟有两代,共12人。早期黑山皮影戏班有5个,演员大约有40人。上世纪70年代,黑山皮影戏团的演出足迹遍及城乡,最远到过黑龙江漠河、吉林德惠等地演出。当时,看皮影戏是颇受城乡百姓欢迎的文化娱乐方式。

    皮影戏中人物、景物的造型与制作精致考究。黑山皮影戏的道具主要有:影人、影幕、影卷、影箱及伴奏乐器。影人的制作一般是先将兽皮(多为驴皮)加工成半透明状薄皮,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繁复、造型生动。影幕也叫“影窗”,早期的影幕高3尺、宽5尺,后来发展为高4尺、宽6尺。以白纸做幕,早期用油灯照明,后来改为白布做幕,电灯照明。影卷其实就是剧本,黑山皮影戏现存影卷有几十部,剧目主要有《五锋会》、《水牛阵》、《二度梅》、《西游记》、《封神榜》、《杨家将》等。影箱就是装影人、影幕、影卷和乐器的箱子。黑山皮影戏的伴奏乐器主要有四弦、锣鼓、唢呐等。为了适应皮影戏的表演形式,黑山皮影采取了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人物及场面景物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化、卡通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

    黑山皮影戏的主要操纵演员有两个人,即“上线”和“下线”。支配影人动作的杆子有3根,其中一根叫“主杆”,其他两根叫“手杆”。通常有拿、贴、打、拉、唱五种分工。皮影戏的角色分为:生、小、大、髯、丑。生就是小生;小就是旦角;大就是板胡须;髯就是三绺胡须;丑就是丑角。黑山皮影戏以唱功见长,风格独特,以东北方言为基础,为板腔体。演唱格律有“七字句”、“十字锦”、“三赶七”、“五字赋”等。这些唱词均以对偶的上下句为其结构的基本单位,每段唱词一般都是由若干对声韵相同的上下句组成。它的基本板式有大板、二板、散板、快板和凄凉调、悲调、还阳调以及因特殊句式而得名的“三赶七”等各种腔调。

    黑山皮影戏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表现出独特的地域、民族、审美取向,是祖国民间文化的瑰宝。黑山皮影戏已被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被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推荐申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如今,第五代黑山皮影戏传人年龄均在50岁以上,皮影戏传承面临后继无人的境况,如不及时进行抢救性的挖掘整理,即将面临失传境地。因此,锦州市积极扶持皮影戏班恢复演出,组织演员进入乡镇、学校以及文化广场演出。同时,对皮影戏老艺人给予生活补贴,对传承人的传承活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吸收年青一代皮影戏爱好者学习皮影技艺。锦州市还针对黑山皮影戏制定了5年保护计划,今年在去年挖掘整理、归档立卷的基础上,开始录制皮影戏音像专辑,建立资源库与皮影戏网站;明年将举办成果展,召开学术研讨会;2010年,将成立黑山皮影戏专业剧团,开拓演出市场;2011年,将定期举办皮影戏学习班,培养大批专业皮影戏演员,将黑山皮影戏传承下去,使其在中国皮影戏大家族中绽放迷人的光彩。    

郭庆权 记者 王臻青

 

上一篇 : 少数民族酒礼酒规之幺佬族重阳酒   下一篇 : 炎帝文化-文明的发源[农耕文化]
  相关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传承藏族传统文化——角冠特色手工艺品
贵州千名绣娘织画卷 苗绣文化显魅力
百家宴的由来
“土家山歌之乡”民歌传承的喜与忧
  热门文章 (民族民间文化
《茶经》文化的传统与传承
东巴造纸:承载纳西文化的天然古法
民俗专家:正月初五为何叫“破五”
白虎文化揭示土家族形成的路线图
春节,世界文化中的独特符号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6360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