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历代名家频道>>>法若真
猜你喜欢的文章 
 杨晋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吴观岱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刘彦冲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胡若思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赵之谦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张雨森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史光恩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奚 冈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高克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钟钦礼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孙君泽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颜 辉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仇 珠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汪 镛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张 宏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郑曼陀 / 编辑:落笔晗香 为您推荐  原 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安正文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卞文瑜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方增先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法若真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07月22日 16时44分50秒   来源: 翰艺佳画    作者:   编辑:雅舒   浏览:5164 人次 【打印】 【纠错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树梢飞泉图》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法若真书法


   法若真(1613—1696),字汉儒,号黄石,山东胶州人。清顺治三年(1664年)进士,官至安徽布政使。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时家居,未就试。传世作品有康熙十九年(1680年)作的《层峦叠嶂图》轴,同时作书迹《行书诗》轴,现均藏山东省博物馆;《松泉山阁图》轴,藏辽宁省博物馆;《溪山白云图》轴,藏北京市文物局;《岩山图》轴,图录于《中国名画宝鉴》。

   法若真是清代著名书画家,其书法追魏晋,有士气,精擘窠大字,以巨幅大书司马温公禅偈,笔势飞动。他最擅山水,作品用笔潇洒拔俗,不染尘氛,烟云弥漫,笔墨浮动,自成一格。他笔下的四季山水,不仿他人之态而具独特的韵味,其中表现冬天雪景山水的画面子冷峻、寒凝的气韵中见生气;表现夏天的云山、瀑水时,则在自然秀润的气息中见苍浑。
          
   法若真的《树梢飞泉图》轴是一幅表现夏水的山水图卷,该画纸本,设色,纵135.7厘米,横56.8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图描绘的山林景致,重山万岭,烟雨飘渺,大气而整合。画中近景溪岸崎岖,坡石垒垒,杂树相拥;背后的大山顺势而拔,陡崖峭立险峻。山坳里多处有飞泉,那奔涌而下之势,正如画面的题句中写的那样“山中一夜雨,树梢百重泉”。那弥漫在层层山峦与密树深林间的水气,像雾、像雨、又像云,似被山风一吹骤起,使人感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此画构图气势宏大,用笔细腻秀润。山石以劲健的笔法勾勒筋骨,刚中见柔,而后反复地进行渲染。水口的设置及处理,随山而运,自然和谐,不死板且无程式之迹;充分发挥了用水的巧妙,在虚虚实实、若有若无间营造出画面的整体气势和水气淋漓的效果,既表现出嶙峋的石质,又描绘出夏日的绿树重山经历了一夜雨洗后浑厚苍滋的灵动气息。画中树的表现,既有古法又有己意,不是刻意勾出树形叶姿,而是随着感觉、随着画面特定情景的需要进行皴写,故显润朗。赋色上花青、赭石的运用,在保证色调统一的前提下互为映衬,单纯中见丰富,更给画面增添了清雅、爽丽的韵味。
        
   此图款署:“八十二老人真。”钤“法若真印”白文印、“黄石氏”朱文印等。
上一篇 : 陆 恢   下一篇 : 李 鱓
  相关文章 (清朝
 
杨晋
刘彦冲
赵之谦
张雨森
奚 冈
  热门文章 (清朝
冷 铨
吴 历
王树谷
原 济
江 介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3291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