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历代名家频道>>>曾 熙
猜你喜欢的文章 
 杨晋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吴观岱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刘彦冲 / 编辑:王姊妃 为您推荐  胡若思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赵之谦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张雨森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史光恩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奚 冈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高克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钟钦礼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孙君泽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颜 辉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仇 珠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汪 镛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张 宏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郑曼陀 / 编辑:落笔晗香 为您推荐  原 济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安正文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卞文瑜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方增先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曾 熙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06月27日 15时37分46秒   来源: 翰艺佳画    作者:   编辑:幽香若兰   浏览:4072 人次 【打印】 【纠错
清末以降,在包世臣、康有为等人的极力鼓吹下,碑派书风成为书坛的主流。由于一些书家本身已具有深厚的帖学积累,遂成就了一批碑帖兼容的书家,曾熙就是其中不容忽略的一位。

   曾熙(1861-1930),湖南衡阳人。字季子,又字嗣元,更字子缉,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进土,官兵部主事兼提学使及弼德院顾问,先后主讲衡阳石鼓书院、汉寿龙池书院,任湖南教育会长。工诗文,擅书画。书法自称南宗,与李瑞清的北宗颉颃,世有“北李南曾”之说。1915年始于上海鬻字。其书得力于《夏承碑》、《华山碑》、《张黑女》等,以汉隶圆笔为本,下穷魏晋,沟通南帖北碑,融合方圆,遂成就宽博纵逸的风貌。 
          
   于书法学习上,曾熙无疑是一位用功者,举凡魏晋六朝碑版、汉代的石刻摩崖,无不心摹手追。他的书法特色正从这种广泛的涉猎中得来。与他齐名的李瑞清称其为“今之蔡中郎”,并进一步解释说:“魏晋以来,能传中郎之绝学者,惟髯公一人。”—代碑草大家沈曾植则称其书“沟通南北,融合方圆”。而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称其书曰:“由圆笔以下穷南碑,故其行楷各体皆逸,体峻者见骨气,体逸者见性情,所谓阴阳刚柔各有其妙者见。“以上诸家的评述未免多有溢美之词,然亦可窥其书艺水准之一般。
          
   作为一位以鬻书为生的书家,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想在艺术上有太多的独特创举,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的大众难以接受。所以曾熙的创作多以应用为主,以期迎合当时民众的需求。那种为养家糊口所累的生活,使其在书法创作中缺少了一种大气磅礴、横扫千军的气概。曾熙当时的鬻书之地上海,乃是一派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清代的一些遗老显贵多聚居于此,他们大多不喜险怪之书,故而曾熙的创作只能固守平正规整一路。同样作为清末“遗民”的曾熙,其书法受应试的“馆阁体”影响至深,无论如何雅化,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程式化,从而使其书的内蕴、趣味稍有损殆,这在其楷书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此件行书题跋与其楷书相较,艺术水准当略胜一筹,一些字的草化处理,于整体的行气上更显通畅、连贯,一改其书用笔、结字、用’墨、章法的干篇一律之弊,而是方圆结合、刚柔相济、虚实相映、妙于变通,殊为难得!若严格说来,其诗文著述水平当较其书法要高。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一篇 : 焦秉贞   下一篇 : 华 喦
  相关文章 (清朝
 
杨晋
刘彦冲
赵之谦
张雨森
奚 冈
  热门文章 (清朝
冷 铨
吴 历
王树谷
原 济
江 介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467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