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崟(1761~1829),中国清代画家。字宝厓,号夕庵、夕道人,又号樵山居士、观白居士等,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其父自坤为布商,亦能诗善画,与潘恭寿、王文治等名流往来密切,家庭富有文化气息。张崟30岁以前与邓石如、潘本山、黄石屏等交往,利用家藏古代书画学习临摹,与前辈艺术家讨教切磋;并游杭州、金陵等地名胜,画艺诗文初露头角。乾隆五十六年(1791)其父亡故,家道中落,生活日趋艰难,由业余作画而变为卖画为生,遭到贵族、官宦的冷落,思想有所触动,在诗句中经常讥讽豪室富户。晚年贫病交迫。 善画花卉、竹石及山水,山水画能脱离四王窠臼,另僻蹊径,尤善画松。画风较细密,色彩雅致。从学者较多,有京江派(又作丹徒派)之称。有《山海长春图》等传世。

说明:手卷设色纸本 26.7×236.2厘米
钤印:夕庵、宝岩、自归依室主(1、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张崟》1、2印,964页)
鉴藏印:安化陶氏珍藏、东桥鉴赏,另一印模糊不辨
题识:仿李便古万壑松风真本。辛巳仲冬月望日,于焦岩松寥泉,以应右之四兄法鉴。夕庵张崟写。
后纸:1.张崟自题。款署:丹徒张崟。钤印:宝岩、张崟之印
2.顾鹤庆(1766-1836)跋。款署:辛巳春二月录近作。弢庵老人顾鹤庆。钤印:弢葊画禅
自题引首:万壑松风。辛巳仲冬,张崟题。钤印:夕道人、夕庵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