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2025年7月5  星期六  乙巳年 五月十一 明天是 小暑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民间艺术>>>少数民族艺术>>>瑶家反面绣 技艺恐失传
 
 文章   发布文章 >>>
瑶家反面绣 技艺恐失传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7年10月15日 09时37分28秒   来源: 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图:邓菊花穿针引线绣美图


图:瑶绣珍品“万物和谐”

        独特古老的刺绣技法,象形、写意融于一体的精美图案,口耳相传的传承模式,令韶关乳源瑶胞的“过山瑶反面刺绣”千余年来一直披着神秘的面纱。

  当这一技法在大山深处濒临失传的时候,韶关市文化部门传来喜讯:广东将把乳源瑶族的“过山瑶反面刺绣艺术”作为重点项目冲刺中国下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拜盘王”成功入选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乳源瑶族又一有望成为国家级“金字招牌”的文化遗产。

  珍品瑶绣大多陪葬

  在乳源瑶族自治县“关工委”办公楼里,记者见到了当地瑶绣能手与收藏家邓菊花老师。邓菊花告诉记者,瑶绣的历史非常悠久,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她还收藏了几件具有200多年历史的瑶绣珍品。

  由于瑶绣物品的传承过去有严格的规矩,如果瑶绣物品的所有者生前不交待留给后人,一般都会将其随葬,许多瑶绣精品因此在人世间消失。邓菊花告诉记者,她之所以还能保存几件有200多年历史的瑶绣珍品,关键是她的祖先一代传一代,指明这数件瑶绣珍品不可为某一个人独享,要求不断传承,这才能得以流传至今。

  昔日瑶女针不离手

  虽然瑶绣没有传女不传男的规矩,但是因为“女孩子不学刺绣,长大后难嫁人”的传统,使得过去的瑶族女孩个个都是刺绣能手。年过五旬的邓菊花告诉记者:“我5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刺绣,闲时针不离手,忙时则将刺绣材料用布帕包好系于腰间,无论在家中、野外,劳动之余就席地而绣。”

  在邓菊花的记忆中,当时贫困的瑶乡视一针一线如珍宝:“为了买一根绣花针,大人们经常要翻山越岭数十里到乐昌县城去买。从早上5时开始举着火把出门,一直到天黑才归家,往往就是为了一包12枚的绣花针。”

  用针独特用色讲究

  “过山瑶反面刺绣”的最大特点在于:从反面绣,不看正面;绣时不用画底稿,先用黑白线依布纹绣出方格,然后于各格中配入基本图案;常用意象化、象形化的图案构成主要内容,用以构成全幅花纹的基本图案是定型的;线条无弧线,角度有严格限制;花纹颜色有红绿黄黑白五种。

  最传统的瑶族刺绣通常选择纯黑或纯白的布料,因为这两种颜色的布绣出的瑶绣色泽鲜亮,更能体现兴旺之意;从上世纪80年代起,瑶绣也把灰色的布料作为底料,近来更常把喜庆意味十足、中国味十足的红色布料用于刺绣。

  象形写意向往自然

  在邓菊花一张集多种反面刺绣图案、用于教学展示之用的布上,记者看到了碎花形纹、乌形纹、过山瑶字形纹、小莲花形纹等数十种图案。

  “这个代表动物、这个代表植物、这个代表天文,取意天、地、人合而为一,万物和谐的精神与理想。”邓菊花指着一个袖口上的反面刺绣告诉记者。在邓菊花的得意之作“万物和谐”中,记者看到了小鹿嬉戏玩耍,蜈蚣悠然自得,梧桐花、八角莲等二十几种花竞相开放。邓菊花说,像这样一个集几十种图案于一体的瑶绣需要制作一年多时间。

  技巧针法濒临失传

  反面刺绣绣法独特,这种古老的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邓菊花告诉记者,现在在乳源的瑶族妇女中,年龄50岁以上的大约99%的人会刺绣,30岁以上的大约只有50%的人会刺绣,而更为年轻的瑶族姑娘则只有少数人会刺绣和愿意学刺绣。

  邓菊花说,在反面刺绣千多年的历史中,其技巧针法全都是靠口耳相传,时下的中小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孩子们没时间也没兴趣去学习刺绣,年轻姑娘们学习刺绣的意识也在慢慢淡化。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反面刺绣,邓菊花老师在其从教的学校里开办“反面刺绣”第二课堂,组织会反面刺绣的老师分组义务教学生学习传统的民族手艺,重点培养对反面刺绣感兴趣、领悟能力高的学生。邓老师还将自己数十年钻研“反面刺绣”的经验及体会写成一本图文并茂的书,但苦于没有“伯乐”,这本有史以来第一本系统记录“反面刺绣”技法工艺的书至今无法与世人见面。

上一篇 : 新疆民族挂毯   下一篇 : 傣族的民间织锦-傣锦
您是浏览 幽香若兰 文章【瑶家反面绣 技艺恐失传】的第 4027 位网友!
 部落主人 幽香若兰 相关文章
福州脱胎漆器
新世纪时尚工艺品-金箔画
金山灯彩
苏州刺绣
安卡拉的休闲娱乐:蒸汽浴
乱针绣艺术
素地、倒经:传统缂丝的制作工艺
彝族的美术
塔吉克族工艺美术
达斡尔族的美术
 部落主人 幽香若兰 热门文章少数民族艺术
新晃侗族欢庆歌节
西藏人的白色文化
新娘敲掉牙 古老的仡佬族婚俗
贵州安顺“蒙正”苗族保留“母女连名”习...
走进红苗族的习俗
回族的语言和文化艺术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探访贵州苗族锡绣绝技
吉林满族民俗剪纸“嬷嬷人”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
 部落文章少数民族艺术
青海尖扎“五谷画”艺人似“神笔马良”:...
探访柯尔克孜族刺绣
重庆秀山民族村:苗绣绣出致富路
芒团傣族古法造纸:云南传女不传男的“非...
回族的语言和文化艺术
西藏地区的风马旗艺术
探访贵州苗族锡绣绝技
湘西土家族摆手舞
满族剪纸:从技艺濒危走向产业化发展
走进红苗族的习俗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12079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