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美术常识>>>美术园地>>>享誉津门的尊古书画学风
 
 文章   发布文章 >>>
享誉津门的尊古书画学风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7年05月02日 16时28分29秒   来源: 天津市河北区政务网   部落主人: 打印】【纠错

 

    以天津美术学院为中心的河北宝地,是天津翰墨艺术和文化教育的发祥地。笔者珍藏有几册20世纪40年代初的《尊古书画半月刊》,从中也不难体会到这一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天津城市的不断繁荣及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津沽文化艺术事业一派兴盛。书法家杨昱昆于1928年在今河北区月纬路创办“楷学励进社”,以弘扬国粹,促进文化。楷学励进社面向全国招收有志青年,传授书法艺术,学员远及广东、广西、四川、甘肃等地,十余年间毕业达千人之多,成绩可观者过半。

1937年天津沦陷,铁蹄下的天津文化人保持着应有的民族气节,面对城市文化遭侵、出版萧条的局面而感伤、忧愤的同时,“霜天何必伤秋肃,只向冷风红处看”,有识之士兴艺、求索、强国的意识陡增。素以倡扬传统书画艺术著称的杨昱昆于1940年3月末向市教育部门呈文:“近复鉴于世界潮流趋向,国画一端尤应提倡,俾兴书道,相并发展,拟即改组楷学励进社,更名尊古书画学社。”与此同时,学社的一份刊物也在积极筹办中。就“尊古”之名,杨昱昆曾言:追念古人对书画艺术苦心力学、殚精竭虑、昕夕研究的精神,堪为后人取法……吾侪后生,师法古人,不能忘本,自当尊敬古人。同年5月,楷学励进社获准改组“尊古书画学社”后,其规模进一步扩大。尊古书画学社的规模与影响提升,在原书法科的基础上新增国画科,分别由杨昱昆与黄士俊任教。书法教授篆、隶、魏、楷、行、草,国画教授山水、人物、花鸟。面授班、星期班、函授班的多样办学形式,满足了不同书画学子的要求。在浮躁与纷乱的时局中,学社要求同仁、编务洁身自爱,敦品励行,钻研业务。对于学艺精进的学生,不惜名家书画相赠鼓励。同时,在一年的学制期间,学社举办两届书画交流展,学风蔚然。随即,《尊古书画半月刊》也于6月1日精彩亮相。

日本占领天津期间,原本繁荣的天津出版业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良莠不齐的消闲类出版物充斥街市,加之津地纯粹的书画刊物寥寥,《尊古书画半月刊》的问世在天津艺坛引起强烈反响,“如晨曦初放,耀然出彩,霞彩四布,大地为之光明”。中国书店、大陆书局、世界图书局、天津书局、老胡开文、文化斋等竞相代售,盛况可见一斑。文化名流、书画名家或丹青,或美文,纷纷致贺。《尊古书画半月刊》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书画艺术、技法讲谈,举凡古人名人墨迹精品、文艺著述、访问快讯、轶闻趣事等,无所不包。半月刊不断刊发历代名作及张大千、齐白石、吴昌硕等大师的墨宝,以飨读者。值得一提的是,天津工业印刷局、复兴印刷局承印的该刊,由于采用了当年高水平的珂罗版印刷,书画作品的层次清晰,笔墨尽显,令人赏心悦目,可与著名的《湖社月刊》、《艺林月刊》相媲美。

尊古书画学社社长、半月刊主编杨昱昆多年悉心古今文字研究,尤其对汉魏书法追求尤甚,深获神髓。在创刊号上,杨昱昆以连载的形式编撰《历代书家小传》和《六朝笔法》,其心志不难所见。创刊号出版后,学设即收到各地信函三百余件。各界予以赞许的同时,也提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学社倍受鼓舞,“谨将诸同志的南针依次排列,悬在壁上,编者时时注视,当作座右铭。”另外,限于条件与经费,半月刊重在热心支持者的无私供稿。“编者没有礼品酬劳,谨当涂奉对联一幅,或中堂或扇面,以答雅意”。尊古书画学社与《尊古书画半月刊》不断造就着艺术人才,传播着书画精粹,在天津城市文化发展中留下了值得载录的足迹。

 

上一篇 : 天津美术学院的历史沿革   下一篇 : 幼儿家庭美术教育中的误区
您是浏览 学海无涯 文章【享誉津门的尊古书画学风】的第 3294 位网友!
 部落主人 学海无涯 相关文章
清代石涛书法
唐代柳公权书法
明代唐寅(伯虎)书法
清代刘墉书法
近现代 齐白石书法
汉沽版画
工笔紫红牡丹的画法
胶南年画
国画六法
元、明、清绘画
 部落主人 学海无涯 热门文章美术园地
浅析中国画美学价值研究
北京最早的油画《桐荫仕女图》
盛极而衰的乾隆朝美术
美术概论:山水画廊揽胜
怎样使画面物体具有体积感
素描色彩与空间思维能力、观察力、审美能...
后水墨的沉思
线条练习
中华民族先民的美术创造
商周时代美术概况
 部落文章美术园地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手指画的指书题款
浅析中国画美学价值研究
中国画:书与画的融合
色彩与人类心理
雕塑—造形艺术的殿堂
壁画—登堂入室的绘画
国画—超然物外的表现
油画—真实人生的体现
水彩画—微熏薄醉的感受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12895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