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简介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老迟、悔迟、悔僧等。浙江诸暨枫桥人。 
洪绶十岁时,拜杭州著名画家孙杕伙、蓝瑛为师。孙伙善画卉竹石;蓝瑛为“武林画派”的创始人。当孙杕见到陈洪绶作画时,叹曰:“使斯人画成,道子、子昂均当北面,吾辈尚敢措一笔乎?”而蓝瑛也自愧在人物写生上力不及洪绶,并从此立誓不再画人物,曰:“此天授也。” 
陈洪绶习画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人物画,十四岁那年,他的作品只要一上集市,就有人出钱购买;十五岁时,就应邀为人作寿图、寿文。 
1616年冬,洪绶作《九歌》人物十一幅,又画《屈子行吟图》一幅,凡两日而就。祟祯十一年 (1638),《九歌图》被作为来钦之《楚辞述注》的插图,印成木刻,为现存陈洪绶版画作品中最早的一种。 
1637年,他创作了著名的《乔松仙寿图》及《冰壶秋色图》。1638年,又精心创作了《宣文君授经图》为姑母作寿。他接连作了《摹李伯时(公麟)乞士图》、张深之正北西厢》插图六幅及《鸳鸯冢》卷首插图四幅。可说在1640年前后是陈洪绶艺术生涯的高峰时期。  1646年6月,剃发披缁于绍兴云门寺,改号为悔迟、悔僧,亦号云门僧。  又于1649年初,移居杭州,居吴山火德庙这西爽阁。 
在杭州的岁月,是陈洪绶生命中最后三年,这是他一生中又一个绘画创作高峰期。他的名作《归去来图》、《四乐图》、《折梅仕女图》、《溪山清夏图》等都成于这一时期。这位十七世纪伟大的画家,却在1652年,过早地去世了。 
综观陈洪绶一生,才华横溢,于诗书画中均能独树一帜。他的艺术,尤其是他的人物画创作,自清以来,一直被奉为要楷模。陈洪绶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绘画史上引人瞩目的一代大师。 
陈洪绶的人物画艺术 
陈洪绶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版画方面。明代至清初是中国版画的黄金时代,尤以萧云从、陈洪绶两位主持画坛的大家之作为著。萧的传世木版画以山水为佳,而陈洪绶则独霸人物画坛。 
陈洪绶所作版画稿本,主要是书籍插图和制作纸牌(叶子)用,著名的有《九歌图》及《屈子行吟图》十二幅,《水浒叶子》四十幅,《张深之正北西厢》六幅,《鸳鸯冢娇红记》四幅,以及他逝世前一年所作的《博古叶子》四十八幅等。 1638年,来钦之的《楚辞述注》付梓时,陈洪绶的《九歌图》被作为插图,付诸木刻,影响极大。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 1638年,来钦之的《楚辞述注》付梓时,陈洪绶的《九歌图》被作为插图,付诸木刻,影响极大。他所创作的屈原像,至清代两个多世纪,无人能超过,被奉为屈原像有经典之作。 
《水浒叶子》是陈洪绶二十八岁时,花费四个月所作的另一组版画精品。 陈洪绶在这套《水浒叶子》中,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从宋江至徐宁凡四十位水浒英雄人物。陈洪绶大量运用锐利的方笔直拐,线条的转折与变化十分强烈,能恰到好处地顺应衣纹的走向,交代人物的动势。线条均较短促,起笔略重,收笔略轻,清劲有力。这套图一出世,不仅民间争相购买而且博得了一班文人画友的交口称赞。 
明末,陈老莲的《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 
《西厢记》是陈洪绶给书籍作插图最多的一种,流传有张深之的《正北西厢》、李吉辰本《西厢》及李卓吾《评本西厢》三种。张本的六幅插图中,第一幅为莺莺像,其余直接描绘原作内容有《目成》、《解围》、《窥简》、《惊梦》和《报捷》五幅,出色地表现了陈洪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度的艺术水平。 《博古叶子》(图2)是陈洪绶去世前一年所作。由陈洪绶的好友、明末徽派最著名的刻工黄建中所刻。这套图共四十八幅,黄建中的精湛技艺,与陈洪绶的设计堪称珠联璧合,忠实地展现了老莲晚年的画风和精神状态。人物造型和线条要比壮年期高古,人物头大身短,显得颇有稚趣,线条布置愈趋自然、散逸、疏旷,不像壮年期那样凝神聚力,细圆而利索,但更加苍老古拙,勾线也十分随意,意到便成。其人物及笔墨的舒缓状态,达到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最高境界。 
 曾经一度出家的陈洪绶,对于道释图像也多有涉足。 
 改穿僧服后的一段时间内,他专心致志,只攻佛画。现举两例,予以说明。 
一为《无法可说图》(图22)画一岁汉,高鼻深目,面颔奇异,手把藤杖坐在顽石上。罗汉耳孔穿环,嘴唇微启,似乎正在向面前跪拜之人说法。这一跪拜的人形貌也颇奇异,神态专注而虔诚。人物造型很可能受五代禅月大师贯休的影响,并经陈洪绶特有的变形处理,古朴率真。 
《观音像》是他晚年的另一幅佛画精品。图绘一男相观音,身披白衣袈裟,手执拂麈,端坐菩提叶团上。细眼长眉,方面阔耳,雍容大度。其风格状貌,一如论者所谓“躯干伟岸,衣纹细劲清圆”。画面上方以一半篇幅书《心经》,字体劲秀,末署“云门僧悔病中敬书”。 
综观陈洪绶在人物画上的成就,壮年时已由“神”人“化”,晚年则更炉火纯青,愈臻化境。造型怪诞、变形,线条清圆细劲中又见疏旷散逸,在“化”境中不断提炼。 直到近代,陈洪绶的作品还受到鲁迅的极力推崇。鲁迅早在壮年就着手于陈洪绶作品的搜集,晚年还预备把他的版画介绍出来。这一切,都说明了陈洪绶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位光彩熠熠的伟大画家。 
明末大画家陈洪绶的作品《米芾拜石图》
    明末大画家陈洪绶的作品《米芾拜石图》在西泠印社2006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中国书画古代作品专场”中,以792万元的成交。
《米芾拜石图》取材于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喜欢奇石,如痴如醉,见石而拜的故事。《米芾拜石图》中的米芾一改传统文人心目中温柔敦厚的形象,变为上锐下丰,头大身小,宽袍广袖,显得古质而高雅。 
据介绍,通过画作的题款“老迟洪绶绘于青藤屋”可推知其创作年代大概在1644年-1646年间,有国学大师罗振玉的题签“陈老迟高士画米颠拜石图”。《米芾拜石图》早年曾流失于日本,并曾在日本大阪市市立美术馆展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