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歌、苗拳和苗鼓等,一直是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 歌 
古丈县中最大的一个镇是默戎镇,它是一个苗族人民聚居的镇,辖十九个村一万四千人。据了解,这里的人民大多仍说苗语,着苗装,崇尚苗族节日,沿袭苗族习俗。每年立秋日均举行赶秋盛会,对歌、赛歌、听歌至通宵达旦,歌声不绝,三日不散。苗歌的内容多样,往往由主唱者随口道来,可为情歌,可庆丰收,可赞扬,也可讥讽,不一而足,灵活多变。  
花 鼓  花鼓,亦称跳鼓。分庆年鼓、庆神鼓两类。庆年鼓俗称年鼓,每逢春节至元宵期间,苗族人民相约相聚,击鼓表演,庆祝丰收,自娱自乐,其鼓点自由、奔放、欢快、活泼。庆神鼓简称神鼓。秋后,苗岭七村八寨的人民邀约集会,隆重祭典行法,椎牛、椎猪、跳鼓,锣鼓齐奏,其韵律庄重、肃穆、雄壮、舒缓。 
 默戎镇的苗族花鼓,历史悠久,厚重纯朴。1955年,该镇的苗族女青年龙彩莲就把花鼓打到了北京、打到了呼和浩特,也打到了波兰首都华沙。1992年,默戎镇又被文化部授予了“苗族花鼓之乡”的称号。现在,该镇的苗族男女仍然经常在空闲时间,击鼓娱乐。 
猴儿鼓 
猴儿鼓是苗族花鼓的一支,可多人表演,但以单人表演为主。表演者必须灵巧敏捷、动作刚劲雄健、滑稽诙谐。其主要动作有猴倒爬树、猴儿偷桃、猴摘包谷、鸡公啄米、阵鼓催兵、梳头挖耳等边击鼓边表演的动作。鼓点时快时慢,节奏变换复杂。猴儿鼓的表演动作除了有模仿猴子动作的特征外,其显著的特征就是武术动作很多,要求表演者既要有音乐、舞蹈天赋,更要有扎实的武术功底。 
苗 拳 
默戎镇是苗族武术流传得十分广泛的地方,该镇九龙村最为崇尚武术,大人小孩都经常习武不断。曾经率领58寨苗民抗捐抗税的民族英雄龙廷九就生长在这个村。他的神鞭和飞刀两门绝技虽已失传,但八合拳等武术一直在该村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