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胄(1925-1997),原姓梁,名淦堂,字映齐。河北省蠡县人。自幼喜爱绘画,少年时改名黄胄,取意于“炎黄之胄”。少年时因生活艰难而辍学。1940年起从赵望云学画,1945年随赵望云赴西北写生。徒步八百里秦川,画了大量速写。1948年参加解放军,任美术编辑及记者等。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师范学院讲师、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部创作员、军事博物馆创作员、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政协委员等职,晚年创办炎黄艺术馆并任馆长。
黄胄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人物画善于运用速写的表现手法来抓住人物特征,线条流畅有力,风格奔放,生活气息浓郁。动物画除驴外,他还常画牛、马、骆驼、狗、鸡、猫等,造型准确生动。
1952年《苹果花开的时候》获全国美展一等奖。1957年《洪荒风雪》获第6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国际艺术展览会金奖。1959年《载歌行》、《赵集》、《丰乐图》等代表作品问世,“文化大革命”中黄胄赶驴三年,与毛驴相依为命,他的笔下的毛驴可与齐白石笔下的虾相媲美。1978至1985年,又是黄胄创作的另一个高峰期,《欢腾的草原》、《牧马图》等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馆等重要场地。出版有《黄胄作品选集》、《黄胄速写集》、《百驴图》等 。
为了精透传统笔墨技艺,黄胄在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两次大量临摹古代精品。他主张“必攻不守”,以速写起家,在生活中积累了成千上万的速写。他认为国画家在生活中直接用毛笔搜集素材,才能与国画的笔墨功夫结合得好。黄胄以大批新意境、新技艺,展示出笔墨流畅、气度澎湃的佳作,给中国画坛开一代新典范。社会影响颇大,是一位中外盛誉的艺术家。
黄胄一生创作勤奋,慷慨大度,流传作品广泛。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许多收藏家爱好者有他的作品。北京荣宝斋早年就经营黄胄的作品,其6尺人物画一般价位在60元左右。到80年代,黄胄的作品开始大幅攀升,如1987年,他的《扇舞图》和《杂画册》在香港分别以2.1万元和3.74万元港币成交。90年代后,黄胄的作品频频在各拍卖会上出现。如1995年,他的《日夜想念毛主席》在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以15.4万人民币成交。1997年在鼎丰拍卖会上,他的大幅精品《广阔天地》以99万元人民币落槌,创下黄胄作品的市场最高价。 黄胄作品特点鲜明,艺术水平高,有群众基础,数量多,后市有升值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