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历代名家>>>近代>>>胡佩衡
 
 文章   发布文章 >>>
胡佩衡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6年02月08日 00时16分03秒   来源: 翰艺佳画   部落主人: 天山云客整理 打印】【纠错
胡佩衡(1992~1962年),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以字行,蒙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先后在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 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艺专任教职,主办过“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书画店。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画院画师兼院务委员。   

    胡佩衡幼喜绘事,早年得西陵山水画家李静斋指点,大量临摹明清绘画。20岁后开始与北京名画家如姜颖生、林琴南、金城、陈师曾、陈半丁、萧谦中、汤定之、贺履之相往来,并得到他们的指导。  

   1918年,胡佩衡加入蔡元培创办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从比利时画家盖大士学西画,1920年北大画法研究会更名为“造型美术研究所”,年轻的胡佩衡被聘为导师。同一年,金城、周肇祥等在北京创办中国画学研究会,胡佩衡成为第一批研究员(学员),在金城等的指导下进一步学习传统绘画,两年后,相继升为该会助教、评议。1930年,胡佩衡在《北楼吾师逝世四周(年)志感》诗中写道:“四年断梦总成尘,每对秋风一怆神。此日明窗净几处,商量笔墨更何人。”表明胡佩衡与金城的师生情谊。被称为北京画坛“广大教主”的金城,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原则,指导了一大批年轻画家,内中以胡佩衡最年长,也最早熟。金城的侄子金开英先生回忆说:“先伯教了许多弟子……,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先伯买了一批丈八的宣纸,他给大徒弟们每人一张,让他们自己作稿,他也和他们一起画,交卷后,开了个丈八纸作品展览会,还记得是评了胡佩衡的画为最好。”  

  所见胡佩衡早期临古之作,是1921年(辛酉)临石涛《溪山无尽图卷》、1923年(癸亥)临石涛《山水册》等。前者墨色淋漓,后者笔力雄壮。胡氏在《临石涛山水册》中题:“清湘老人笔墨超凡,意境玄妙,洵非食人间烟火者所能梦见。此册大半写黄砚旅游处,一丘一壑均可惊人,愚酷爱之,漫临一册,以存梗概,惟限于学力,自不免取貌遗神也。”在20年代初,齐白石、陈师曾、陈半丁、萧谦中等均推崇石涛,胡佩衡不免受他们影响。但能够兼容中西绘画的胡佩衡,从不拘于一家一派。从20年代中到30年代陆续出版的《胡佩衡画存》第一至五集,大多是临仿各家各派的作品,其中包括黄公望、王蒙、吴镇、沈周、王铎、程邃、程正揆、石溪、梅清、吴历、罗牧等,可以看出他以南宗为主,但也涉猎北派,如临《临金李山风雪杉松图》(1923年)、《抚宋人雪溪归棹图》(20年代前期)均为典型的李郭派作品。他自己也说:“余爱临北宗画,画存前三集第一幅皆北宗也。且余所写南宗画,多有北宗意焉。”在《临古刍言》一文中,他把古人作品依风格画法分为幽淡(如倪云林一派)、平正(如黄公望一派)、庄整(如董源、巨然、文征明、沈周)、邃密(如王蒙、石溪、吴历)、豪放(如八大、石涛)、潇洒(如唐寅、恽南田)、奇古(如金冬心)、峭健(如马远、夏珪)、工致(如刘松年、赵孟頫)、烟雨(如米芾、高房山)。对于每一种风格如何临写,他都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解释,可以见出其对临摹的深刻理解。1926年,齐白石题《冷庵先生画卷》诗云:“层次分明点画工,启人心事见毫锋。他年画苑三千辈,个个毋忘念此翁。”对他的作品加以称赞。  

    约1927年前后,胡佩衡的画风渐趋成熟,在继续钻研传统的同时,独立创作增多,艺术个性也呈现出来。此后的作品大抵有两种面貌,一种结构繁复,勾皴细密,大体是从王蒙、石溪、吴历一路画风综合变化而来;一种多湿笔,结构有繁有简,多用泼墨,笔线粗壮,以泼辣奔放为宗,可以看到沈周特别是石涛的影响。秦仲文在谈到1962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胡佩衡遗作展览会”时,用两句话概括胡佩衡前期作品:一是“精细可爱”,二曰“不断致力于继承古人和吸收先进笔精墨妙的技法”;前一句是讲画法风格,后一句是指出它们与传统的密切关联。不过,秦氏所言前期“精细”作品,是就画展而言的,笔者所见二百余件前期作品,“精细”之作不很多,即使这些精细之作,也带有纵放和随意的特质,可以说,能粗能细,而无论粗细,都流溢着纵逸奔放的气质。  

    50年代以降,胡佩衡谋求山水画的新风格,先后到丰沙铁路沿线(1953年)、广西桂林和湖南韶山(1956年)写生。其中桂林写生,以浓重热烈为宗,成为晚年风格的转折点。如秦仲文所说:“写桂林风景,笔意之辣,气象之厚,青黛之浓,丹黄之粲,都显示出奔放雄奇、与年俱老的画境,而达到他所追求的推陈出新的成就。”具体说,这种新风格的特点是:构图简洁,喜取近景特写,不再有山重水复、重峦叠嶂的景象;笔墨厚重,多以强悍的焦墨勾皴点画;喜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如石青、石绿、铅粉、洋红等。概言之,这些作品用重彩而能写意,独树一帜。胡佩衡对自己的“衰年变法”也很满意,有诗曰:“万寿菊黄又一年,衰年变法气冲天。夕阳无限春常在,树茂山崇晚更妍。”  

    胡佩衡的成就,远不止于山水画创作。他博识多能,精鉴赏,擅诗文,多著述,在美术教育和编辑出版领域也卓有贡献。其著作有《山水入门》、《王石谷画法抉微》、《中国山水画布置法》、《中国山水画点苔法》、《绘画随笔》、《胡佩衡画箑丛谈》、《临古刍言》、《冷庵画诣》、《我怎样画山水画》、《山水画技法研究》、《齐白石画法与欣赏》、《王石谷》等。这些著作以学画青年为主要对象,融画谱、美术史知识、传统画论、画家研究和作品鉴赏为一,文图结合,深入浅出,可读可临,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出版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些普及性著作也不乏精辟的见解。如作于20年代中期的《王石谷画法抉微》,有感于对王石谷“昔之人恭敬之如彼,今之人又拒绝之如此”的状况,做客观公允、正本清源的批评。文章从王石谷的艺术历程、临古、论画、各家评说、画派变迁、作品之“佳点”与“劣点”等各个角度,作了全面的剖析,即使今天读来,仍然很精彩。他和其子胡槖合写的《齐白石画法与欣赏》,是第一部记述齐白石画法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史价值。  

    柱宇《中国画名家胡佩衡访问记》说,胡佩衡“在中国画界,以课徒见长,此一般所公认。”钱葆昂《胡佩衡课徒画稿序》曰:“先生之为人也如春风,冬日即之也温。其教人也懃懃不倦,探骊得珠。其言尤能深入浅出,古人千百言所不能说明者,先生不十余言,即能使深奥之精义昭然若揭。前人立言,惟恐其不玄,先生则一以科学之方法治之,所以受教育者莫不事半功倍。”胡佩衡将自己的教育方法归纳为“先难后易法”“分析法”等等,这方面的丰富经验,还有待我们去发掘和研究。  

    胡佩衡又是一位出色的编辑,先后主编了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的《绘学杂志》、北京大学造型美术研究所的《造型美术》和湖社的《湖社月刊》。特别是《湖社月刊》,从1927年创刊到1937年10年共100期,是20世纪前半叶坚持时间最长的美术刊物之一,始终由胡佩衡主编。该刊介绍了许多古今画家,发表了大量古今绘画作品和画论著作,还旁及书法、篆刻、古董收藏、诗词、青铜研究等,充分显示了胡佩衡宽阔的眼界和多方面的能力。这些刊物已经成了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珍贵文献。  

    胡佩衡是齐白石的忘年交。1928年出版的第一本齐白石画册,就是胡佩衡编辑的,他在《序言》中称赞齐白石“性爽直,喜任侠,有古烈士风”、“作品之意境深刻而新颖”。30年代初,胡佩衡在琉璃厂创办“豹文斋”,经营书董,编印了许多画册书籍,除了胡氏自己的著作外,还有《大涤子山水精印》、《黄子久富春山居图》、《齐白石画册》、《萧谦中课徒画稿》、《萧谦中山水精册》等等,对弘扬中国书画做出了贡献。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一篇 : 潘天寿   下一篇 : 徐悲鸿
您是浏览 赵思涵 文章【胡佩衡】的第 5185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相关文章
宁德婚嫁习俗——议婚、嫁娶等
赵人勤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心,善恶美丑的本源
图说书史—行书
江明君
白石老人画虾
根雕艺术的特点
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春日寄语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热门文章近代
胡爽庵
吕国璋
郁风
陈衡恪
吴冠中
潘天寿
齐白石
黄秋园
许继善
張臣明
 部落文章近代
郑曼陀
赵时棢
潘 素
缪谷瑛
黄秋园
黄 均
胡爽庵
邓芬
刘继卣
陈衡恪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248266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