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艺术部落>>>历代名家>>>近代>>>李可染
 
 文章   发布文章 >>>
李可染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时间: 2006年05月21日 15时27分30秒   来源: 翰艺佳画   部落主人: 天山云客整理 打印】【纠错
【李可染】(1907.3-1989.12)江苏省徐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山水画大师。早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专攻油画、素描。后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并从师黄宾虹、徐悲鸿和齐白石,技艺精进。李可染先生不但在山水画上为当代树起了一座光辉的里程碑,在人物动物画方面同样对当代画坛产生了无可估量的影响。代表作品有《钟馗送妹图》《怀素书蕉图》《斗牛图》等。李可染先生曾执教于国立艺专和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生前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size=4]艺术特色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size]
                          
    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无疑地,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
                          
    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评论家一致认为李可染山水画的价值主要是他创造性地探索出新图式,并表现出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在弘扬包括山水画在内的传统中国画的过程中,要妥善解决中西融合的问题。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对中国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西学东渐和西画的广泛传播,面对西画的写实造型,写意的中国画又遇到新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画要获得发展,只有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养料,并适当吸收西画的观念和技巧,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语言。经过艰苦探索,李可染出色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巧妙地把包括关注形、光、色在内的西画的创作方法,有机地融在传统的、写意的笔墨体系之中,也就是说,他坚持“洋为中用”的原则,做以中为主的融合,目的是为写意的中国画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获得更强的表现力。在这一点上,李可染走在了时代的前面。他既反对虚无,又反对保守。他的思想和行动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高度,一是因为他对本民族传统有深刻的研究,懂得怎样弘扬它的长处,怎样避免和克服它的不足和弱点;二是因为他对西洋绘画语言有所研究,懂得它里面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借鉴和吸收,哪些则不值得。更重要的是,李可染扎根传统和吸收西画经验的目的,是在于创新。他作画时,善于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修养与艺术修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追求画面意境完美的表达。在艺术表现手段上,他善于用墨,在“黑”上苦下功夫。他在黑中既求实体感,又创造虚拟美;用黑衬托白、衬托亮,用黑统一画面,用黑来创造意境。他是20世纪最懂得用墨的艺术大师之一。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上一篇 : 吕国璋   下一篇 : 张大千
您是浏览 赵思涵 文章【李可染】的第 7040 位网友!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相关文章
宁德婚嫁习俗——议婚、嫁娶等
赵人勤书法艺术作品欣赏
心,善恶美丑的本源
图说书史—行书
江明君
白石老人画虾
根雕艺术的特点
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
人生应把握的十个“度”
春日寄语
 部落主人 赵思涵 热门文章近代
胡爽庵
吕国璋
郁风
陈衡恪
吴冠中
潘天寿
齐白石
黄秋园
许继善
張臣明
 部落文章近代
郑曼陀
赵时棢
潘 素
缪谷瑛
黄秋园
黄 均
胡爽庵
邓芬
刘继卣
陈衡恪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24810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