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有“文化名邦”之美誉的腾冲县,人杰地灵,山水秀丽,腾冲的农民画创作,随着今日民族文化县域的建设,正显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老老实实地创造生活,实实在在地反映生活,是腾冲喜爱绘画创作的农民们为人做画的原则和信条。比起美术界的一些创作群体,腾冲农民画最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没有像许多人那样,对所谓新潮艺术趋之若鹜,他们的画绝少浮夸粉饰,矫揉造作,也没有无病呻吟,只是在平常的生产生活基础上静观、默察,在他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中以其独有的审美视角发掘其内在的美。
腾冲农民画以风景画和肖像画见长。从田垅上坐着的沉思的农家汉子到院落里晾晒包谷的妇女,从池塘边的洗衣妇到倚靠门前的小村姑,无不因作者撷取的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极其单纯、动人的姿态,而呈现出一种恬静、质朴的美,飘荡着令人沉醉的乡土气息。
腾冲农民画,很少有那种浓得化不开的重彩渲染,每一幅画都是一首诗——一首空灵、隽永的抒情诗。段明礼的《曼陀罗花》以简洁的构图、柔和的色调、铺排自然的笔触勾勒出曼陀罗花那惹人喜爱的姿态,产生一种特有的美感。万德荣创作的《村野》以平实的色块,苍茫的调子营造出了一种竹笛孤响,古道秋风,把人们抛入了那个荒僻遥远的时空,给人们描绘出了一种“村野孤烟”的画面。腾冲农民画特别注意从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使其作品富有一种中国图画特有的韵致,能松能紧,能放能收。松动之处不失严谨之风,精微之处不乏神来之笔。读不到其精微之处,也难知他“放”在何处。不难看出,作者在画这些作品时相当投入,心平气和,情感专注,笔触所到,情韵自来,境界自开。因此,这些作品也最能表现作者在自己的艺术天地中自得其乐的精神境界。
一份耕耘,便有一份收获。十多年来,腾冲农民共作画16000多幅,涌现出了余海青、余全发、万德荣等一批全省有名的“农民画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余海青的作品《上刀杆》被党和国家领导人赠与日本青年访华团珍藏。余全发的《剥棕》和《白鹭鸶》、万德荣的《村野》和《我的家乡》、郗发显的《晒粮》、郗安宁的《祖传篾编》、梁其安的《佤乡新貌》、晚太明的《挖藕》、段明礼的《曼陀罗花》和《刀杆节》、邵曰学的《采香椿》等2000多幅作品多次在全省全国以及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当地美术馆或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