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美术常识频道>>>宗教美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如何处理油画风景中的前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有哪些流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中各种油的使用介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虎头的画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宗教美术的发展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7年02月26日 20时15分12秒   来源: 翰网    作者:天山云客整理   编辑:赵思涵   浏览:3818 人次 【打印】 【纠错
    宗教美术,即伴随着礼拜、典礼、修身、传教等宗教活动而展开的美术。以宣扬宗教观念和教育宗教信徒为目的,以宗教的教义、故事和传说为题材。
          
    起  源 
    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中,宗教和美术的关系极深。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美术起源于劳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原始美术又是与原始宗教混杂在一起发展的。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精灵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往往产生朴素的符号和简单的图像,这些也就是原始的美术。在原始美术的根底上,有对所谓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的敬畏、恐怖和崇拜。驱魔、护灵等巫术活动都成为原始美术产生和发展的动因。旧石器时代的狩猎居民将大量野兽画在洞窟的岩壁上,也是出自祈祷神兽保佑并捕获大量猎物的心愿,与原始宗教密切相关。进入历史时代后,原始宗教自觉确立宗教形式,由部落宗教发展为世界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地区宗教(如印度教)和民族宗教(如道教)。在宗教强烈支配人间生活的古代至中世纪,美术作品几乎全部由宗教中产生,美术成为宗教的贡物,以致形成宗教美术。
          
    特  征 
    美术在其特征是诉诸人的感性的活动,具有因感性活动而创作、因感性享受而鉴赏的性格。它适应微妙的审美感觉活动,以所谓审美快感体验为主体。因此,美术的体验和宗教的体验不同。宗教的体验越是严格正统,越是不容许审美快感享受,在本质上是严格禁止和压抑一切人间感觉的享乐。从这种不同特征上看,严格正统的宗教,本来是对美这一人间感觉的享乐给予否定性压制的。佛教在早期禁止描绘佛陀,即使在应该表现佛陀时,也仅仅只描绘其椅子等物品作为象征。早期基督教严格禁止将神通过人的技术来图像化。伊斯兰教则自始至终禁止将一切人的形态来作写实性描绘。如果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宗教美术便没有发展的余地。但是,为传播宗教又不能不依靠美术为媒介。于是,佛教在图像上首先突破,以大量雕塑和绘画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佛教的传播又繁荣了佛教美术。

    基督教美术师也超越教义的主旨,以对神的异常狂热信仰克服所有技术上的困难,创造了以史无前例的巨大石构建筑为特征的基督教美术,并且在壁画、镶嵌画、镶嵌玻璃方面获得发展。宗教常以灵感为根本生命,宗教美术也无疑以灵性的发现为中性。而在表现这个灵性的阶段,美术家常常会运用人的审美感受,渗透人的感情,并将它们丰富升华,而不仅仅停留于说教和宗教信仰的表白上。这种现象,从朴素的早期基督教美术,经中世纪美术,至文艺复兴美术,可以明显看出。相对早期基督教美术表现出的严格宗教气氛,文艺复兴美术中的人性逐渐浓化,美感更为丰富多采。虽然宗教在许多民族和时代中,作为人的内在生命的寄托而构成文化的骨骼,并深植于美术中,但随着宗教信仰的演化,宗教美术也由神秘内向性,向着外在物质表现或感觉表现,向着观念化或抽象化发展。
          
    由于宗教形式的不同,各宗教美术所表现和反映的具体内容也不同。在佛教、基督教中,分别重视以释迦牟尼、耶稣基督言行为中心的佛典、圣经的图像化,而占居其中心位置的是佛或基督的形象,他们自身也成为礼拜的对象,其他如神殿、寺院、教堂及各种宗教道具也都围绕这一中心。但伊斯兰教认为:唯一绝对的神,不可能作图像表现,故伊斯兰教美术以清真寺及其装饰纹样为中心。
          
    宗教美术是一个庞杂繁紊的系统,在美术上成就突出且影响较大的有:佛教美术、基督教美术、伊斯兰教美术、印度教美术、道教美术,其次为神道教美术、耆那教美术等。
          
    佛教美术 
     
    约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印度,约公元1世纪出现佛像,以后由北路发展到中亚、中国、朝鲜和日本,由南路遍及斯里兰卡和东南亚,成为东方古代美术的主流。佛教美术在建筑上主要是寺、塔,在雕塑上主要是佛像及其以下诸尊,在绘画上主要是佛、菩萨、罗汉的单身画和以佛说法为中心的众多形象组合──说法图、佛传图、本生图、佛位变相、佛教故事、水陆画、杂画和供养人图像,在工艺美术上是各种佛具。由于佛教重视造像,所以在中国又被称为像教。在宗教美术中,佛教美术的历史最长,雕塑和绘画方面的成就最大,影响的人口最多。
    
    基督教美术 
    约2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的亚洲部分,以后迅速传遍整个欧洲南北美洲及世界大部分地区,从而成为西方2~17世纪美术的主流。它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基督教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美术以后。基督教美术中是否容许出现圣像,如果容许,应如何表现,始终是有争议的中心问题。因此,它在雕塑上的成就不及佛教美术,它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艺术上,其次是绘画上。在宗教美术中,基督教美术传播的地域最广。
     
    伊斯兰教美术 
    约7世纪后产生于阿拉伯半岛,很快从巴勒斯坦、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埃及向四周传播,其势力东至阿富汗、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西及北非、西班牙、西西里岛,构成伊斯兰教美术的基础,它融合了希腊美术、拜占庭美术、伊朗美术、印度美术、中国美术等多元要素;其发展虽与各地区美术特性相联系而又显出多样性,具有独特的单一样式。而导致这种单一性的,是《古兰经》。《古兰经》对偶像崇拜的否定,以致人物形象被严格禁止出现在美术作品中,故雕塑和大型壁画不发达,写实主义衰落。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美术的代表,屋顶通常为半球形或葱花形的穹窿,建筑周围建有一柱或数柱高塔。伊斯兰教绘画以细密画为代表,抄本插图始于12世纪末。伊斯兰教的建筑装饰和工艺美术极其发达,它们灵活运用了几何纹、植物纹、阿拉伯图案、文字纹等平面无限连续的装饰纹样,以华丽的色彩、光影的效果和精工细致的意匠达到无以伦比的高度。
          
    印度教美术 
    是根据印度教思想、赞叹诸神或出于礼仪上的需要而作为教化手段的美术。在广义上,它还包括婆罗门教美术、印度土著民间信仰的美术。相对佛教美术的瞑思和静止性,印度教的诸神形象以生命力的极度发挥为特色,活跃而富有力感,并将肉体力特别是性作为神性者尊重,所以纵欲而多臂,强调性感,还制作大量男女性交的形象。自公元前3世纪孔雀王朝以来,印度教诸神形象被大量导入佛教美术,如药叉、药叉女、龙、龙女、日天、帝释天。印度教美术在诸多王朝(4~6世纪)获得繁荣发展,直至伊斯兰人入侵后衰落,但16~19世纪的拉杰普特绘画仍值得注目。印度教美术还影响到南亚其他地区(包括今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东南亚诸国从7世纪起流行印度教美术,柬埔寨的吴哥、印度尼西亚的普兰巴南坎蒂,堪称印度教美术的杰出代表。印度教美术对中国也有一定影响。
  
    道教美术 
    将道教的宗教活动或哲学造型化而表现出的建筑、雕塑、绘画、书法及工艺美术,产生和发展于中国。在中国美术史上,道教美术虽不如佛教美术那样成就辉煌,但道教的观念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中国美术中。道教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皇城对神仙思想的反映。北魏以后,帝王居城称为紫阙、金阙或紫金城、紫禁城,大殿称为太极殿,说明道教性格更为显著。直至清代,在北京故宫(紫禁城),仍从南至北依次排列着以道教的基本概念命名的建筑:正阳门、天安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富、坤宁宫、地安门。永乐宫和白云观是道教建筑的代表作。
          
    道教雕塑主要是三尊、五祖、七真等天尊、帝君、真人及各种神仙的雕像。山西太原市晋祠的圣母及42个侍女像、龙山石窟,是道教雕塑的代表作。道教绘画的早期作品,见于东汉铜镜、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的黄帝、老子、骑兽仙人、日月星辰、龙虎、凤凰、龟蛇、东王公、西王母等题材。以后,顾恺之、吴道子、武宗元、龚开、颜辉等以擅长道教画出名。在中国绘画史上,包含道教画的道释画,几乎成为人物画的代名词。元代的山水画家也大都与道教有关。典型的道教书法有:王羲之的《黄庭经》、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杨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等佳品。在工艺美术上,经常使用龙、虎、狮子、鹤、凤凰、神牛、灵芝等与道教信仰密切联系的题材。铜镜和剑的制造,在北魏以后被视为道教天师必修之技术。象征着神仙山水的假山,大量见于人们的生活环境中。
上一篇 : 明清版画   下一篇 : 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
  相关文章 (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不爱江山爱文雅的明宣宗画技如何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热门文章 (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从古代画卷中看古人的时尚生活
历代画家的风格流派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1040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