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清 恽寿平 墨菊图
恽寿平在没骨写生中关于“形”和“意”的理解,同样贯穿在他的写意花鸟画中。
他在《南田画跋》中详尽地诠释了写意。
作画须有解衣盘礴,旁若无人意,然后化机在手,元气狼藉,不为先匠所拘,而游于法度之外矣。
宋人谓“能到古人不用心处”。又曰“写意画”。两语最微,而又最能误人,不知如何用心,方到古人不用心处;不知如何用意,乃为写意。
销暑为破格写意,意者,人人能见之,人人不能见也。
全是化工神境,磅礴郁积,无笔墨痕。当令古人歌笑出地。
墨菊略用刘完庵法,与白阳山人用笔有古今之殊,鉴者当得之,唐解元墨花游戏,虢国夫人马上淡妆,以天趣胜耶!
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绝俗故远,天游故静。
恽寿平认为作画当“解衣盘礴,旁若无人意”,指自然之形完全了然于心后,气定神闲,不拘形迹。作画时的状态似千军万马中如入无人之境,这是自信与胆识。在这种完全无我境界下,“化机在手”自然造化生机在手中,对于物象形意、笔墨、气韵等等不须思索,一切自心中流出,化于指掌之间,才能够做到不为物象自然之形和古人的法度所左右,创造出富有生机的作品。他认为“写意”是极为微妙的境界,语言无法表达,因此在众人的理解中不易找到共识,甚至常常被误解。恽寿平解释为“古人不用心处”就是古人用心把握一切之后而进入的无需用心状态,这是对于一般意义上“用心”的超越,也就是“化工神境”,是无法言说的。意在何处,该如何用意,如何在笔墨生成的瞬间用意,这就是写意。一般而言花鸟画表现的是一草一木都要照顾周全,不似山水只取意到,这样的“写生”往往会拘泥于对自然物象的照顾周全,反为其所缚。因此,恽寿平强调“无笔墨痕”“笔墨随意点定”“以天趣胜”,也即形意了然于心的浑化之境,反映到纸绢上才能神完气足,才能做到天趣自然流露,这种写意是高度的心、手、脑协调,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恽寿平为了将形、意说地更明白,进一步解释到“形”和“意”存在于万事万物中,哪怕是一勺水,一片石都有深有曲,就是要将形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升华为意。我们从他形意俱佳的写意作品中,可以深入理解他对形、意的认知。

图2 清 恽寿平 墨牡丹图
恽寿平《山水花卉图册》之一《墨菊图》(图1)册页,纸本设色,横23.7厘米,纵26.8厘米。一丛秋菊,在秋日阳光下安静地绽放,高低错落,井然有序,这是菊的自然状态。右下角的一组叶子正面向四周呈放射状生长,花、叶挨挨挤挤,叶子无论浓淡都以三到四笔写成,每片叶子以笔形来暗示大小、高低、掩映皆舒展而备足情态,花头主次分明,花瓣按照其物理生长形态双钩成一抱合状从中心向四周散发,花瓣要注意大小、前后层次的区别,既要饱满松动,又要避免过于紧而显得刻板。满开、半开、含苞、以花叶掩映来暗示其前后关系,枝干用笔要有弹性,线要干湿适中,有藏有露,把花、叶穿联起来,经过取舍转换为画中之形,呈现的是菊花恒常状态。其另一册页恽寿平《墨牡丹图》(图2)是其以己意临仿元人的意笔。以淡墨虚化用笔,通过笔形和意的使转,使花瓣看起来统一中有变化,呈现出牡丹花瓣的形质感。以浓墨饱满点写花蕊,花蕊要有顿挫感,以此凸显花之精神。花叶前后掩映,要注意叶、叶柄和枝干的主次关系,依其物理形态写出大小、正侧、前后的关系变化。在此幅中我们发现恽寿平惯常表现花叶翻卷形态不见了,简化了花叶的自然形态,一律以舒展的笔墨三笔表现一片叶子,叶子的方向以叶脉来暗示前后左右关系。如果细审视此作,可以发现牡丹花瓣组成的花头,很像恽寿平笔下的山石,淡逸而高妙。考察恽寿平的这两幅写意作品可知,在恽寿平的笔下无论是意笔写生还是仿临古代大师的作品,形的精准仍然是其基本点,通过形来达意。仿临的《墨牡丹图》虽然表面看恽寿平似乎有意想摆脱形,实际上是对形的升华,强调自己要表达的主观感受,把它作为某种象征性的暗示,但是这种形的精确性如影随形的仍然存在于笔墨之中。

图3 清 恽寿平 墨石绿竹图

图4 清 恽寿平 墨桃图
恽寿平《墨石绿竹图》(图3),册页,纸本设色。从画中得知此作是恽寿平学习元代两位大师曹知白和倪云林的作品,画面中一块巨石层叠起伏,以淡墨勾皴点染,随形就势,笔墨随意而精心,竖勾横皴在线面转折处以淡墨似有干笔皴染,呈现石块的前后层次,大石笔墨繁密,小石笔墨简洁,有的仅有一根轮廓线,形质坚硬。自石头之后以淡墨缓慢枯润写出盘曲之老树,老干用墨淡而苍润,新枝笔墨韧劲繁茂,前后枝干穿插要自然和避让,树的生长姿态要和石有所呼应,石敦厚树要曲尽姿态。在石之左侧以淡绿色写新篁两丛,竹叶葳蕤茂盛迎风展姿,要有疏密变化,将竹叶分组来表现,每一组的相互关系要统一中有变化。土坡以淡墨率意略皴,用浓墨勾写杂草,整幅画呈现出一种早春气息,生机勃勃。恽寿平以繁茂的笔墨精准表现画中的各种物象,笔墨是繁密的但呈现的气象却是简逸的。恽寿平《花卉山水册》中的《墨桃图》(图4),纸本水墨,纵27.5厘米,横35.2厘米。此幅以纯水墨写一折枝桃花,可谓是恽寿平简逸中的精品。自画幅左边曲线形横贯至右,枝干以淡墨中锋劲爽写出,老枝圆厚新枝劲挺,富有弹性的质感尽呈其形理,用笔实中有虚,二十来朵墨花以淡墨略调水依花瓣的生长结构写出其形理,以浓墨点写花托由墨的干湿变化自然渗化,呈现花的立体和微弱的光感。花叶也依其形以水墨写出展其姿态,物象简洁生动。在此作中恽寿平以简洁淡雅的笔墨塑造了生机勃勃的一枝桃花,如果相对于整幅画来说是简淡的,就这枝桃花来看的话,笔墨又是繁茂的,但恽寿平通过精妙的用笔,笔含于象精准地呈现了桃花的生意。由此可见在恽寿平的笔下“简”是指笔墨呈现的简逸气象,而不是简单形迹,笔墨都是为物象服务的,笔无妄下,超迈高逸。在画幅下部,桃花的圈围之下,有自识和王翚的题跋,恽寿平的字形略大而王翚的字形较小,在视觉上形成一种错落的韵致,花和书法组成一幅错落有致的图式,使作品更呈现出一种简逸高妙气象。

图5 清 恽寿平 荷 花
恽寿平《荷花》(图5),纸本册页,纵40.5厘米,横25.8厘米。画面下方以淡花青中间留白的方式空出叶茎,淡粉色依花的物理形态没骨写出花瓣,花瓣之形似有若无,色泽柔嫩滋润,用笔实中见虚,以区别叶、花的不同质感、厚度。两只莲房以不同的颜色示其老嫩、枯润,依物理形态点写深红花蕊,在花、叶之间穿插数根水草,用笔凝重,这些物象呈现的笔墨境界雅淡而虚灵。叶、花、草以自在舒适的自然情态,通过不同的势将观者的视线导引到画面的左上角,天水一色使读者感觉到空处不空。整个画面似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淡雅、清新、高逸,越出畦径之外,全是自然工化的风致,画面不着一字,仅用两枚阳文印章,越发显出画面的简逸、虚灵。由花、叶、莲房、水草引导你的视线在画面上游走,而不会停留在画面的某一处,处处体现了“笔笔实却笔笔虚”的自在虚灵的笔墨境界。

图6 清 恽寿平 萱 石
恽寿平《萱石》(图6),石勾皴拖染留出白的笔道显得玲珑剔透而富有质感,萱草在书写的过程中注意叶的转折变化,花一正一侧线质柔韧极富情感地表现了花瓣的娇嫩质感。画面简洁空灵,富有生机。
恽寿平在精准的尊重物象前提之下,通过舒展的小笔触合于物象之形来传达意,形意多呈现完整的全貌,画面是在二维的空间中表达笔墨之外的高逸,是“脱落尘畦”之外的逸境,画中所传达的意是“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物之生意,这是写意画创作活动的最高境界。正如其所言,“意者,人人能见之,人人不能见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