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传统绘画有工笔与水墨两大门类,从两千多年的中国绘画历史来看,是先有工笔后有水墨的。现存的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人物夔凤》和《人物驭龙》都具有工笔画的特点。这两幅作品都以人物为主体,采用墨线勾勒的技法,设色简约(平涂而略加渲染),构图有装饰意味,都是画在一种古代丝织品--帛上面,从这些特点来看这两幅画均具有早期工笔画的风格。工笔人物画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创、发展、高峰、低谷与复兴。尽管社会历史阶段不同,人们的审美要求不同,但工笔画始终绵延不绝。         工笔画包括人物、花鸟、山水(青绿山水、金碧山水及界画),其中工笔人物画占有重要的比例,工笔人物画从一开始就形成两大支流,一为文人学士派,一为民间画工派。前者淡彩薄敷,格调清雅;后者浓色重抹,鲜丽凝重。例如顾恺之(晋)、周昉(唐)、李公麟(宋)、陈洪绶(明)任颐(清)等著名画家的工笔人物画属于文人学士派,寺庙道观和洞窟的壁画以及宗教幡画、民间年画等属于民间画工派。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历史的全过程,无论是文人学士派还是民间画工派,他们都是中国绘画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画经过历史的淘汰留传至今,都是优秀的作品,在美术史上具有同等重要位置,不能厚此薄彼。与传统工笔画相对而言的是现代工笔画。       现代工笔画是指1949年以来的工笔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绘画要反映人民生活,工笔画以其色彩绚丽、造型精妙为人民喜闻乐见,从而有了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尤其在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总趋势,工笔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汲取了世界范围绘画和现代绘画流派的某些艺术养分,从而形成了具有现代意识一现代手法的新工笔画,更多的青年作者加入到新工笔画的行列中来。在老中青三代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10年来工笔画更有新的突破。现代工笔画中人物画在数量、质量上都 占着优势,从题材、观念、技法几方面都使工笔画这一古老的画种绽开了灿烂的花朵。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