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美术常识频道>>>清代《康熙南巡图》画卷中的南京图景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如何处理油画风景中的前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有哪些流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中各种油的使用介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虎头的画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清代《康熙南巡图》画卷中的南京图景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0年10月25日 00时29分24秒   来源: 中国文化在线    作者:佚名   编辑:丹青   浏览:8518 人次 【打印】 【纠错

    一、南巡画卷绘制始末  
 
    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从监国战略需要出发,为了更好地治理黄、淮等流域水患,整饬吏治和收抚民心,先后六次南巡(具体时间分别为康熙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 康熙南巡时为了避免给各地带来额外开支,所用费用基本均由朝廷承担,“不许分毫派取民间”(参见《康熙起居注》P1842)。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正月初八,他起驾离宫,开始了第二次南巡活动。行走线路基本上是沿着京杭大运河线路行进,途经济南、剡城、淮阴、扬州、苏州、杭州、绍兴后折回。他由丹阳登陆后经过句容,于二月二十五日抵达江宁(今南京),驻跸江宁府。三月十九日返京。 
 
    为了纪念这次南巡盛典,康熙皇帝玄烨亲自下诏,决定以宏大的绘画叙事方法记载此行经过,具体由内务府曹荃负责监画。主持绘事的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宋骏业,于是便推荐自己从画的老师王翚担纲。 
 
    王翚(1632-1717)为江苏常熟人,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晚号清晖老人,在中国美术史上称为“清初四王”之一。由于该绘事工作量大,因此为了忠于客观生活,他事先派遣一些副手赴这次康熙南巡经过的地方写生,获取准确的图画资料。然后便携弟子杨晋等赴京参与绘制。此卷先由王翚等人历时三年绘出样稿,呈玄烨目览审定,然后再在绢本上绘成正式画稿。当时参与绘画的还有冷枚、王云、徐玫、虞沅、吴芷、顾昉等画师。大功告成后,康熙曾御笔“山水清晖”赐赠王翚,并欲授官职。不谙官场的王翚借故推辞,于1698年南归故里。 
 
    《康熙南巡图》一共12卷,每卷长度约在10米、20余米长短不等,宽约60余厘米,堪称当时最长的宫廷画卷珍品。根据宫廷绘画特点,该画卷同样一律不落这些画家的款印。晚清倾覆以后,《康熙南巡图》之第五、六、八卷由宫中散失下落不明,第二、四卷现在典藏于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第三、七卷现在典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其余各卷仍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典藏。南京作为清代中国南方的“首善之区”,历来亦被清廷所关注,《康熙南巡图》涉及南京部分的画面分布在第十、十一卷中,累计长度约30余米。

    二、风情民俗呈现图中 
 
    康熙这次南巡江宁的主要日程安排是:二月二十五日莅临,接见当地官员等;次日谒祭明孝陵,“行三叩九拜顶礼”(参见《康熙起居注》P1841)。回江宁府接受当地官民的盛情奏请,比原计划又多逗留了二日;二十七日巡察当地驻军、亲赴鸡鸣山观象台巡视等;二十八日继续接见官员,并予以赏赐等;二十九日流连于淮水两岸、体察世风民情等。三月一日启程去镇江。 
 
    该画第十卷中描绘,康熙皇帝玄烨及其侍从是由句容城出发,经过南京南郊秣陵关后抵宁的。但见广袤的大地上,山川民居,树木桥梁,畦田相连,阡陌纵横。农民在田间辛勤耕作,牧童放牛,农妇养禽,路上车马人流络绎不绝,路旁的小店则招揽生意。“过了正月半,大家把活干”,江南的淳朴民风和早春繁忙的景象历历在目。 
 
    由通济门入城以后,十里秦淮两岸,官民杂居,歌楼舞榭,商肆林立,彩坊绵延。人们以“欢欣歌舞,华灯绣幕,盈蔽街衢”(参见《康熙南巡图》画卷第十卷卷首题签)的节日盛景,恭迎康熙皇帝玄烨的驾临。庄重典雅的夫子庙巍然屹立,毗邻的贡院号舍整齐地排列着,通过科举取士广纳天下饱学文士。闻名遐迩的秦淮灯舫也悠然地游弋在笼罩六朝烟水气的淮水上。从利涉桥、文德桥到三山街、内桥等商贸繁华地带,河房河亭雕栏画栋,珠帘映水,富丽繁华。茶寮、酒家、点心摊、五谷铺、肉铺、药铺、衣帽行、布行、丝帛店、书店、字画店、古玩工艺品店、漆具店、家具店、工具坊、当铺、钱庄等鳞次栉比,琳琅满目,几乎涵括了当时民众衣食住行、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街上人流熙来攘往,既有提篮挑担、吆喝叫卖的,也有骑驴赶猪、抬轿扛匹的,还有的则逛街闲聊、甚至杂耍卖艺…… 
 
    自扬吴筑城将秦淮河分隔为内、外二水之后,外秦淮河就开始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繁华的河,乃南京水上交通要道和枢纽。从第十一卷中可见,由水西门到入江口、甚至沿幕府山的江面上,各类客船、货船、渔船来来往往,穿梭不息。岸旁既有落帆停泊的江舸,也有启航欲发的舟楫。码头上的人们上上下下,忙得不亦乐乎。 
 
    江南经济、文化中心南京物产丰富,手工业发达,商贸兴旺,“五方所聚”的盛况溢然纸上。众多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浓郁的民俗风情也为城市生活平添了许多亮点。因此该画卷真不愧为清初南京的《清明上河图》。

    三、地理形胜秀美如画 
 
    钟山龙蟠,石城虎踞。历代画家笔下的金陵山川佳色不胜枚举。《康熙南巡图》也再现了不少这里的旖旎风光。其间大地复苏、紫树留云、万松生烟,充满了春天的大自然气息。 
 
    画卷上的钟山如黛,紫气东来,壮丽秀美,百看不厌。从鸡鸣山到后湖(今玄武湖)一带,湖光山色,棹舟出没,冈峦起伏,塔阁寺楼分布其间。古朴雅致的鸡鸣寺远离尘烟,散发出缕缕人文韵味。这儿也曾是一些民众聚居之地。春风吹拂,柳丝新绿,鸟语花香,鸭鹅泛水。雄伟壮丽的大报恩寺巍然屹立在外秦淮河的南岸,沿着西侧城墙北行,淮水两岸风光秀丽,景色宜人。从水西门至石头城途中,“树木交荫,风物清美”(参见《康熙南巡图》画卷第十一卷卷首题签),此景一直顺江东绵延到观音门(系明代南京外郭城门,在燕子矶旁)一带。被誉为“长江三矶”之一的燕子矶突兀挺拔,英姿焕发。幕府山头台洞一带的古刹弘济寺全景,则让我们得以想见它昔日的辉煌景象。 
 
    玄烨泛舟驶离南京时,保驾水师左右相随,行进中的皇家船队威武雄壮。大江东流,浩荡奔腾,整个南京江面显得更加宽阔大气,令人叹为观止。

    四、巡察教场尽显风流 
 
    南京乃明朝开国京师和留都,后来又成了弘光小朝廷反清复明的大本营。因此清朝统治以后,十分重视对这里的监管,并驻扎了不少八旗兵。康熙皇帝玄烨首次南巡江宁时,曾在江宁教场阅兵演武。他还亲自出马左右开弓,结果右发五矢五中、左发五矢四中。其高强武艺使得当地军民备受鼓舞。玄烨此番另一个目的旨在炫耀强大的清军武力,对当时江南有些不“安分守己”的人来说,自然也会起到相应的威慑作用。 
 
    这次南巡时,当地官员又在教场以威严赫赫的仪仗组织了一次大型阅兵式。只见玄烨端坐在阅兵台上观视。四周旌旗招展,万千百姓聚集围观。场上列阵观操,英武骑射,官兵技艺不凡。每当精彩超群的比武演练结束时,玄烨皆情不自禁地高声喝彩,这时候全场也是一片沸腾,喧嚣、欢呼声此起彼伏,十分振奋人心。他还赐宴文武将士,鼓舞士气。图画中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王翚等画家深厚非凡的艺术功力也可窥见一斑。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玄烨在以后的南巡中依旧如此。曾经骑在马背上的民族一统大清江山后,对军队建设常抓不懈,由此也演绎了他在南京这段历久不衰的轶闻典故。

    五、历史价值非同寻常 
 
    《康熙南巡图》画卷由于事先取材准备充分,又让名家主绘,因此所作描绘工细,造型准确,甚至连有些人物的服饰装扮也清晰可见。在整个画面布局经营上,能够突出历史叙事的重点,做到繁而不乱,有条不紊。在具体创作中既采用了散点透视等传统绘画方法,似乎也可以窥见出一些西方绘画技法的影响,青绿、浅绛、重彩等画法并用,可谓以工兼写、笔精墨妙,由此也表现出当时绘画的审美情趣。该画还继承了前贤风俗画卷之优良传统,为后来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图》、《乾隆南巡图》及《盛世滋生图》等宫廷绘画长卷创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并提供了相当的借鉴指导作用,故而具有比较高的美术史价值。 
 
    为了便于他人更好地欣赏《康熙南巡图》,画家们还在整个画卷中标有不同地区的地名。譬如在第十卷中就依次标有“……秣陵关、通济门、秦淮河、钞库街、贡院、文庙、三山街、旧王府、内桥、通贤桥、较场、关帝庙、鸡鸣山、观星台、版籍库、后湖”(参见《康熙南巡图》画卷第十卷)等地名文字,在第十一卷中也依次标有“报恩寺、水西门、旱西门、石头城、弘济寺、观音门、关帝阁、燕子矶、大江……”(参见《康熙南巡图》画卷第十一卷)等地名文字。由此可见,《康熙南巡图》第十、十一卷则让距今300多年的南京历史风貌得以保存,也为我们今天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文化记忆。其中的历史价值非同寻常。 
 
    在现代摄影术发明前,该画卷更为社会风俗史、商贸史、建筑史、交通运输史等诸方面的专家学者所关注。南唐以后,“十里秦淮”因为长期淤积缺乏疏浚,河道变得越来越窄。随着一些桥梁陆续建造,清代初期内秦淮河就已经无法行驶各类大船了;留痕于画中的夫子庙、三山街、今中华路等老城南地区商贸繁荣、市井民俗景况,也为后人研究明末清初南京的商贸经济、民俗文化、民间工艺史等,提供了相当翔实的典籍资料。譬如画卷中所展现的秦淮灯彩(亦称“南京灯彩”)造型各异,色彩鲜丽,精美绝伦。金陵特产如高淳翎毛扇等在闹市上也有出售,甚至供人玩赏的鸟类摊点也呈现其中。此外像文庙牌坊、贡院号舍、石拱古桥、城门墙垣、王府民居、亭台楼阁、船舶车舆等建构规制,对于江南地区有些古建筑、古交通运输工具的整修复制,无疑也具有比较重要的参考价值。像秦淮河畔钞库街东南侧的东花园(今白鹭洲公园一带)依稀可见。从做工精致考究程度来看,江河中的官船与民舟就有明显差异…… 
 
    《康熙南巡图》画卷以独特的魅力视野揭示了前世南京的地理风貌和生活环境,为广大民众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因此我们今天重新认识该一丰富的文化遗产,对研究探讨明末清初以来南京的人文历史同样也具有比较珍贵的价值意义。 
 
    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清初画家在取材绘制《康熙南巡图》的过程中,既忠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该画卷毕竟是一件艺术作品,我们在欣赏这幅画卷时应当注意把握如下几点: 
 
    首先,由于绘画表现不同于摄影纪实,《康熙南巡图》不同画卷中的表现内容,各自相对独立。但是为了尽可能地保持每卷画景的连接性,画家们所描绘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并非完全按照康熙皇帝具体巡察时的先后时序与路径而进行的。我们也只有逐一对照康熙南巡史实,才可能会知晓这一现象。 
 
    其次,《康熙南巡图》中所描绘的自然与人文图景,有繁有简,虚实相生,并非完全逼真意义上的风貌写实。以第十、十一卷为例,当时南京通济门内瓮城,在画面上就被予省略;鸡鸣山似乎也被分隔为两座山岗;从句容到南京的广袤田野、以及由南京前往镇江的整个途程中,画家们也都采取写意手法象征性地予以描述。类似的例子在《康熙南巡图》画卷中的其他地方也有出现, 
 
    另外,由于该画卷是康熙皇帝为了纪念南巡盛典而下令绘制的,所以具有相当浓厚的政治色彩。画家在创作《康熙南巡图》时难免歌功颂德,所描绘的画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粉饰太平、美化朝廷统治的成分,城乡富丽繁华、民众完全怡然自乐等景象处处可见。这与当时江南社会中的一些贫困、饥荒、甚至“反清”倾向等实际情状,皆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我们仅仅依靠该画卷来读解当时历史则是很不够的,还必须采取与其他历史文献相结合等科学方法,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综合起来分析求证看待。但是尽管如此,《康熙南巡图》作为清初以来极为重要的宫廷画卷,蕴涵了大量的时代气息和风貌特征。其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学术和艺术等宝贵价值,无论如何都是不容忽视的。

上一篇 : 魏晋玄学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 : 关于史前彩陶与中国书画
  相关文章 (绘画艺术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热门文章 (绘画艺术
洋画师眼里的中国皇妃
汉画像石上的升仙图
徐扬和《姑苏繁华图》
仇英青绿重彩工笔《清明上河图》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19862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