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美术常识频道>>>云霞彩笺 遗韵千载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如何处理油画风景中的前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有哪些流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中各种油的使用介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虎头的画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云霞彩笺 遗韵千载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0年04月06日 18时09分22秒   来源: 成都日报    作者:   编辑:画香亭园   浏览:4623 人次 【打印】 【纠错

 

 

  明代画家绘《千秋绝艳图》。该图描绘了薛涛、王昭君、杨贵妃等70位有影响的古代女性。画中女子姿态生动服饰艳丽。

 

     精致华美的薛涛笺,被历代成都人仿制不衰;传说中的薛涛取水制笺的薛涛井,成为风雅人士的怀古胜迹。薛涛井在文人的描写中,甚至被神化了。薛涛笺已经成为蜀纸的一个符号,承载着成都纸业的辉煌与荣耀;薛涛笺作为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千载流芳。

 

     蓝纸的花纹

     像流云


    “胸中多少英雄泪,撒上云蓝纸不知。”这是袁枚《随园诗话》中的一句。所谓“云蓝”,是一种染色纸。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唐段成式在九江,出意造纸,名云蓝纸,以赠温飞卿。”造云蓝纸的方法,就是采用薛涛首创的涂刷染色工艺,即抄纸时将蓝色染料涂刷纸面,形成流动的云状,故名云蓝纸。据《说文录》记载:“段文昌镇成都,子成式好猎,”段文昌深感忧虑。薛涛得知后,写了一首《赠段校书》诗:“公子翩翩说校书,玉弓金勒紫绡裾。玄成(汉代丞相韦玄成)莫便骄名誉,文采风流定不知。”因段成式以父荫为校书郎,所以薛涛直接称段成式为段校书,诗中引汉代韦玄成以父亲韦贤为榜样,博通经典,官至丞相这一典故,隐喻嘉勉段成式。薛涛辞世,就是段文昌撰写的墓志,可见薛涛与段氏父子的交情颇深。由此还可以推测段成式的云蓝纸染色方式,很可能就是直接从薛涛处学来的。

     霞光笺价值连城

     精致华美的薛涛笺,历代仿制不衰。最为靡丽的仿薛涛笺大概要数五代时期的霞光笺。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前蜀)王衍与徐后(花蕊夫人)游大慈寺,见壁门题云:‘墙头细雨垂纤草,水面回风聚落花。’”王衍问寺僧,这是谁写的?僧回答:金堂县令张蠙。由此,张蠙得到王衍的赏识。费著《笺纸谱》记载:王衍还“赐张蠙霞光笺五百幅。”王衍一次就赐给下属“价重连城璧”霞光笺500幅,可见蜀王宫的霞光笺储存量之多,这说明当时成都造纸业之兴盛和文化经济之繁荣。霞光笺也采用薛涛制笺法,用胭脂“泼成纸上猩猩色”。前蜀宰相韦庄《乞彩笺歌》这样称赞仿薛涛笺即霞光笺:“浣花溪上如花客,绿暗红藏人不识。留得溪头瑟瑟波,泼成纸上猩猩色。手把金刀擘彩云,有时剪破秋天碧。不使红霓段段飞,一时驱上丹霞壁……人间无处买烟霞,须知得自神仙手。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薛涛昨夜梦中来,殷殷劝向君边觅。”诗中最后一句暗示,希望蜀主王衍也能将霞光笺赏赐给自己。

     霞光笺在宋代又叫云霞笺。司马光《蜀笺二轴献太傅同年叶兄》云:“西来万里浣花笺,舒卷云霞照手鲜。书笥久藏无可称,愿将诗客助新篇。”

     甘泉井改称薛涛井

     宋末元初,著名的仿薛涛笺大概是彤霞笺。然而,战马扬起的尘埃却遮蔽了彤霞笺的光辉,成都造纸业从元代开始衰落,失去了傲视群雄的风采,唯有仿薛涛笺在风雨飘摇的岁月,时隐时现地闪烁着微弱而迷人的光亮。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一到成都,就迫不及待地效仿薛涛造花笺,可惜浣花溪头的百花潭已经淤积,不适宜造纸了。“浣花何处薛涛笺,汲井烹泉亦惘然。”这是后来清代四川诗人张问陶《咏薛涛酒》中怀古思幽的感慨。清人郑日奎也同样伤感:“载酒难寻扬子(扬雄)宅,题诗空忆薛涛笺。更莫临风怀往事,一城烟雨正凄然。”不过,久仰薛涛笺又喜欢风雅的朱椿并非如此感伤。他将造笺地点改在东郊玉女津,取甘泉井水,沿袭薛涛之法,制成的笺纸依旧冠名薛涛笺,玉女津旁的甘泉井则改称薛涛井。可能朱椿也没有想到,大约过了150年,也就是明朝嘉靖二十年(1542年)修纂的《四川总志》却说:“薛涛井在锦水之南滨,女校书薛涛以水制笺,故名。”就这样误把玉女津当成薛涛制笺故址。

     蜀王府年年用它进贡

     薛涛制笺的遗迹从西郊浣花溪位移到东郊玉女津后,薛涛井也就成了人们思古之幽情的胜迹,甚至将其神化。方培荀《听雨楼随笔》说:“明时蜀王犹取其井水造笺,入者异于常品。”陶澍《蜀輶(yoú)日记》亦云:“明代蜀王府每年以三月三日,汲水造笺二十四幅,以十六幅进御(进贡),颜色鲜丽。”何宇度《益部谈资》称:薛涛井由士卒守之,“每年定期命匠制纸,用以为入贡表疏,市无贸者。”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明人包汝楫在《南中纪闻》中说:“薛涛井在成都府,每年三月三日,井水浮溢,郡携佳纸向水面拂过,辄作娇红色,鲜灼可爱,但止得十二纸;遇年闰,则十三纸。以后遂绝无颜色矣。”之所以会产生如此神奇的传说,也许清人陈矩的《薛涛井怀古》道出了其中真谛:“无波古井因涛重,有色遗笺举世珍。”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举人、成都人向日升《赋成都景物》曰:“好购鸾笺临薛井,暂沽郫酿泛酴醿(酒)。”说明清初又兴起仿薛涛笺。清末民初,仿制者的热情不亚于被朱元璋呼为蜀秀才的朱椿,而且雕版水印之精致,令人赞叹。遗憾的是“文革”期间,又不见薛涛笺的踪影。上世纪末,在一些文人雅士的倡议和有关部门的努力下,薛涛笺作为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再度出现在望江楼公园。这既是一种文化商品,供游人品鉴;更是蜀纸的一个符号,宣示着成都纸业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上一篇 : 文房四宝“管毫”之鉴:首看材质与刻款   下一篇 : “纸”字:为什么从糸旁?
  相关文章 (笔墨纸砚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文房四宝“管毫”之鉴:首看材质与刻款图
中国字画平尺之间的换算一览
藏砚赏砚
毛笔的使用与收藏
  热门文章 (笔墨纸砚
宣纸:历久弥新 古韵犹存
中国端砚
中国古代砚史中的澄泥砚
藏砚赏砚
宣纸制作技艺:纸寿千年有传承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1553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