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美术常识频道>>>“养气说”与中国绘画品格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如何处理油画风景中的前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有哪些流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中各种油的使用介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虎头的画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养气说”与中国绘画品格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10年03月08日 08时52分55秒   来源: 书画艺术网    作者:   编辑:画香亭园   浏览:6454 人次 【打印】 【纠错

 

中国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历来与哲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古人云:“画亦艺也。”中国画论中经常提到“艺”与“道”的关系,即“艺即是道,道即是艺”,所以中国画的哲学核心是“画道”。而哲学的最基本范畴“气”,也逐渐转化为美学范畴。于是,“气韵生动”便成为中国绘画的首要原则。它是中国画论中最复杂的问题。

 

  “气”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一切物质与精神的内在活力与无定本体。而引申到文艺中,就表示美的本质与根源、艺术的生命与活力、审美心理特征等多重含义。

                                

中国传统哲学关于“气”的解释主要有四点:一、“气”凝聚而成为有形有质之物;二、“气”是有广度、深度可言的,是广袤的;三、“气”是离心而独立存在的实体;四、“气”是能运动的,经常处在聚散变化过程中。作为哲学范畴,“气”是指一切客观的运动性的存在。这是中国古代唯物论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气”本来的含义。而在中国文艺理论中,“养气说”是中国美学关于文艺主体论的重要部分,出自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语。

                                

孟子认为,“心”与“气”是相互结合、缺一不可的;“心”是道德的心,人的本心即善心。正因为人具有善心,才称之为“人”。他主张“存心养气”,以获得一种德性充盈的人格形象。

                                

孟子所讲的“养心存性”就是指“养气”,即形成美善一体、浩然崇高、俯仰天地之间、荡气回肠的大气人格。这种人格体现的是张扬的、阳刚的、独行其道的气概,与孔子崇尚的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内敛的人格不同。如果“气”充盈于体内,那么“善养”后,会感到它充盈于天地之间,与天地之气合二为一。这种境界是从道德行为中积累而来的,是长期修养的结果。刘熙载《艺概·文概》载:“集义养气,是孟子本领。不从事于此,而学孟子之文,得无象之然乎?”所以,养气要“配义与道”,最终提炼为“浩然之气”。孟子将“养气”看做是人的精神、情感与自我发展等方面综合起来的自我修养的最高层面,即开发人的潜在能力,提高精神境界,增强意志力。

                                

中国美学里出现的“气”也就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宇宙规律,来自于先秦哲学中的“气”的思想。“气(阴阳)——五行——万物”是中国古代哲学物质观的基本构架。这个构架是经过先秦时期的“五行说”与“气论”的发展和融合来完成的。而老庄哲学视“道”为世界的本原,同时又认为万物由阴、阳二气组成。《老子》中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句话就包含着天地由一气所生、万物由天地合气而成的思想。由此,“气论”的思想便蕴涵在中国文化整体思维系统之中了。譬如,南齐谢赫提出“气韵生动”的主张,并将其列为“六法”之首。这就要求艺术家在将物象的精神面貌表现出来的同时,也要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因为只有这样,画家的作品才更加“气韵生动”。艺术家的品格与所绘物象的品格一并在画中体现,与画的品格相辅相成,这一点恰与孟子的观点相吻合。

                                

对谢赫来说,“气韵生动”中的“气”最根本的含义是指活力和运动。一切事物的生成和变化全部基于“气”的运动性,这也是生命气息的“气”作为“气韵生动”的基础的根本原因所在。不同的艺术境界可以通过变化创作主体的生命气息来得到。因此,“气韵”已经从对作品的考察上升到对艺术家心性、素养的考察上来。正如《潘天寿谈艺录》中论述的那样:“从画上能看出一个人的才气、胸襟,而这方面也是需要培养的。好的画、好的诗、好的字,一看就能使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一层。要注意内心、胸襟的修养,所以孟夫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北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对气韵也有论述:“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赜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他又说:“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法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这段话是说,“骨法用笔”以下五法皆可学;而气韵必须依靠画家的天性来获得;它不可以通过高超的技艺来获得,也不可以通过时间来获得;默默揣摩、领会事物所蕴涵的精神、气韵,时间长了,就会在不经意间达到这种境界了。

                                

在郭若虚的眼里,“画圣”吴道子就不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因为吴对“画工”存在着偏见,而“依仁游艺……高雅之情,一寄于画”的画家必然没有功利思想。“游艺”,即回到了艺术的本原状态。郭若虚由艺术家的人品谈到画的气韵,继而又谈到“神之又神而能精焉”的画境,将“艺”提升到“道”的高度。他在谢赫“气韵生动”的技艺层面增加了“形而上”的含义。

                                

“气韵生动”是艺术家追求的至高境界。那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中国画论中有详尽的阐述。清代盛大士在《溪山卧游录》中写道:“凡作诗画,俱不可有名利之见。”这是说,凡赋诗、作画,都不可有以此获得名利的想法。他提出绘画“七忌”,强调画家主观情思的抒发和寄托,反对“沉溺于利欲名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熹语),可见“义利”在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义,指道义,是与人的精神相关的道德;利,指功利,是与人的物质生活相关的利益。义与利的取舍不仅涉及个人的价值追求,而且也涉及民族的价值追求。重义轻利是儒家的基本价值取向。儒家认为,利虽可以追求,但必须符合义的原则,不符合道义的功利不可取———如何对待义与利成为儒家衡量人格的标准。正如孔子所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在绘画创作中,艺术家追求的是自然天成、平淡幽远的意趣。如果画家作画前有太多“名利之见”(即清代松年所说的“今学画之士,每有躁急求名、求人赞好之病,如此心急自喜,断难肯下苦功,往往画到中途,已暗生退懒之念”),就会影响作品的品格,使其与传统审美趣味相悖。

                                

元代杨维桢在《图绘宝鉴序》中阐述了他对画品的理解:“书盛于晋,画盛于唐、宋,书与画一耳。士大夫工画者必工书,其画法即书法所在。然则画岂可以庸妄人得之乎?宣和中建五岳观,大集天下画史,如进士科下题抡选,应诏者数百人,然多不称上旨。则知画之积习虽有谱格,而神妙之品出于天质者,殆不可以谱格而得也。故画品优劣,关乎人品之高下。无论侯王、贵戚、轩冕、山林、道释、女妇,苟有天质超凡入圣,即可冠当代而名后世矣。其不然者,或事模拟,虽入谱格,而自家所得,于心传意领者则蔑矣。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

                                

“品”,原本是指人品,后来延伸到艺术品格,从而使艺术品格与人品建立了直接而又密切的联系。艺术品格与人品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在绘画中,“品”已经不单是从人伦道德中衍生出来的含义了,它同时还受到庄禅思想的很大影响。

                                

中国绘画的创作不是某种技巧的堆砌,而是画家通过挖掘自身潜在的艺术精神,达到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目的。儒家告诉我们,“道”重于“艺”,即对道德、人格的重视程度要远远超过对艺术品表现形式的重视。注重提高修养的画家,更容易创作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潘天寿说:“一艺术品,须能代表一民族、一时代、一地域、一作家,方为合格。”也就是说,艺术家不仅要在绘画中借鉴传统、深入生活,更要注意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这既是对画家自身的要求,也是画家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做到这一点,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上一篇 : 商周时代美术概况   下一篇 : 谁首先使用“漫画”一词?
  相关文章 (美术园地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手指画的指书题款
浅析中国画美学价值研究
中国画:书与画的融合
色彩与人类心理
  热门文章 (美术园地
浅析中国画美学价值研究
北京最早的油画《桐荫仕女图》
盛极而衰的乾隆朝美术
美术概论:山水画廊揽胜
怎样使画面物体具有体积感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120824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3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