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美术常识频道>>>山水画的“情”与“境”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如何处理油画风景中的前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有哪些流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中各种油的使用介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虎头的画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山水画的“情”与“境”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9年10月26日 10时52分21秒   来源: 书画网    作者:   编辑:画香亭园   浏览:4820 人次 【打印】 【纠错

 

    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深受老庄哲学及禅宗哲学的影响,在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中使人的情感与性灵尽情显露,这种生命情调无不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艺术的深沉情感。因此山水画作的“情”与“境”成为山水画品格高低的重要评价标准。

    意境之营造

    “意境”一词是指“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其最早源于文学作品,唐代的王昌龄《诗格》最早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山水画从五代至宋元时期便开始接触到“意境”的问题。五代时期荆浩《笔法记》中说:“可忘笔墨,而有真景”,他主张“画者,画也,度物象而取其真”。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中的:“画者当以此意造,而鉴者又当以此意穷之”、“即画之主意,亦岂易及乎?境界已熟,心手已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这可视为山水画论意境说的发端。

    至“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意境说有了进一步发展。他们的画虽然个人风格面貌不同,但以意境表现的倾向来说是基本一致的,其中都明显地流露出了主观意象的表达。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空间境象的真实更多地具备了“意造”的成份,有意识地以意造境,物象与思想达到了高度统一,使意境得以充分的表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表现于山一带和富春江一带的初秋景象。几十个峰峦,数十棵树木,笔墨苍健清润,雅洁淡逸。王蒙的《具区林屋图》格局繁密,用笔老辣朴质,树石杂生,波光粼粼,泛舟垂钓给人以置身世外、重返自然的真实感觉。

    明清时期山水画的意境仍趋于主观。而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是山水画从形式和地域上有了派别之分,也使山水画的意境倾向发生了变化。明代的山水画从表现形式和意象表达上形成了以禅喻画的理论观点,山水画的意境表现上也有了一定的禅意。清代的石涛大力提倡“笔墨当随时代。”他极其活跃的思想,使其笔墨的表达无拘无束,使意境的表现具有了多样性,对近、现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历代文人、画家也从不同角度、立场、美学观念对“意境”一词的含义作了很多较为精辟的论述,典型的论述有:评价唐代王维的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北宋郭熙的“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四可”之境;清代笪重光的“实景、真景、神景”意境论等。近现代艺术家们对“意境”的理解更是多元,李可染说“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刘正强认为:“意境乃是作者通过情趣的自然景象,把自己的抒情、想象和欣赏者的联想共鸣,互相沟通,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感染力”,“意境的特殊性在于它通过客观景物的描绘显示出一个寓意深刻而耐人寻味、富于魅力的艺术境界,即令是不便直接表现出来,也能引起人的联想”。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意境的实质就是一幅山水画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能引人入胜、情景交融、人和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意境营造是山水画创作的重要的课题和最高追求,它包含了画者的“情”和“境”,其情主要是源于作者登山临水时的“触景生情”,或写胸中之逸气时的激情,而“境”则是“迁想妙得”之审美修养的积淀、精神境界、人生感悟。欲表现内心情感需冥思苦想、苦心经营,并借助特定的艺术表现手段与形式。只有作者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所描绘的对象之中,成为一种客观物化的情感,即移情于物,托物抒情,才能创造出写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的“意与境合,情景交融,感人至深”的意境。

    情怀之表达

    那么如何用最少的笔、墨、色,表达出丰富的山水形象和富有性格的山水意境?除了要掌握熟练的水墨语言,更重要的是创作思想。画家心中的“情”决定着创作的过程和结果,更决定着“境”的显现。

    在创作方法上,山水画是通过自然景物来营造意境的,是把客观景物按照主观意识加以强化或削弱;在笔墨技巧的表现上,则是把自然的特征推到更高的境界。在表现语言的把握上既不完全忠实于自然,又不刻意地去摹拟自然,最终又更能让人领略到浓郁的自然趣味。中国山水画以一种独具个性语言的表现符号和程式化的表现手法来把脉自然,其本源就是在追求一种天性的意趣,完成空灵的传述——即心灵的创造。它不仅要求作品气韵生动,而且从内容到形式更要做到完美统一。作者把游历真山实水时的所“看”和所“悟”,用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现,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悟及山水情怀。此时的山、水、树、石已不是原始的形象,而是经过作者感情嬗变后的生命产物。山水画作中的山、水、树、石、舍之所以令人回味和品嚼,就是因为这些图景没有照搬真实生活,而是在其原形上运用超乎于客观景物,按画家自己主观意图进行布局的形象结构,这理想中的图景也正是中国山水画精神所追求的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天人合一”的境地。

    从形式的角度看也是如此。画家在作画时总是将理论与技巧藏于内心深处,笔墨看似随意,其实在随意中蕴含着情感和精神。黄宾虹说“六十岁画山水是先有山水而后有笔墨”,此时的笔墨是依附者,是被动的,其本身的语言还没有独立出来;他又说:“六十岁以后先有笔墨后有丘壑”,这时候的笔墨已经升华成一种笔墨精神了。这时的笔墨意义不仅是技术,而更多的是心理,他寄予了笔墨更多的意义,他不是在状物而是在抒情。于是在“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中,这些特征互相制约、互相融合,加上画家的主观情态和对宇宙意识的把握,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表达出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审美境界,使“情、意、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升华出山水画的美学情绪。

上一篇 : 关于中国画论   下一篇 : 中国画的题画学问
  相关文章 (国画常识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工笔虎头的画法
  热门文章 (国画常识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国画之八格、七候、六气、六要、四难、三病
南宗写山水之法:南宗抉秘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0971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