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美术常识频道>>>年画起源于门神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如何处理油画风景中的前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有哪些流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中各种油的使用介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虎头的画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年画起源于门神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11月30日 23时28分59秒   来源: 翰网    作者:   编辑:晓含   浏览:8357 人次 【打印】 【纠错
   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荆楚岁时记》

    年画是中国春节年俗文化的形象载体,是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在中国,每值岁末,很多地方都有张贴年画的习俗,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并祈求上天赐予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年画与年俗活动结合紧密,集中体现了广大人民的生活风貌、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深受民间欢迎。

 

 

清代河北武强年画《九九消寒图》

 

    按照制作方式,年画可分为版画、刻纸、纸绘三种。版画是以木刻图案,再上色而成。木版年画的工艺流程主要有画稿、构线、木刻、制版、印刷、人工彩绘、装裱。刻纸是用刻刀在纸上刻镂图案,易于表现细腻生动的画面。纸绘亦即扑灰年画,先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而称“扑灰”。扑灰起稿之后,还有平面涂色、黑笔勾边、粉脸、涮手、赋彩、开眉眼、勾线、描金、涂明油等一整套工序。扑灰年画的风格起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其风格稚拙古朴,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日本浮世绘即吸收了扑灰年画技法的精髓。

    和春联一样,年画起源于门神。东汉蔡邕(132—192)在《独断》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人在门上贴专门监督百鬼的神荼和郁垒的神像。相传,唐太宗李世民(599—649)生病时,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大将秦叔宝、尉迟恭知道后,自告奋勇,全身披挂,一人持锏,一人执鞭,在宫中站岗。这一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其后,唐太宗遂把这两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画下来贴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从此,贴门神的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白面凤眼执锏的秦叔宝、黑面环睛持鞭的尉迟恭,通常作捻须状,不怒而威。

 

 

    明代门神秦叔宝、尉迟恭。以工笔重彩加堆金沥粉绘制,气宇轩昂,威猛有力,色彩典雅,用于当时的朱门贵族。

    宋代雕版技术的出现,为木版年画提供了技术制作条件,促使年画不断发展,其内容和功能也不断丰富。在最初辟邪驱鬼的符录之外,渐渐增加了吉祥如意、多子多寿等题材,表达在新一年中的美好意愿,还具有美化环境的功能。同时,年画中也出现了表达农民现实生活以及各种民间传说、故事的内容,起到了丰富文化生活,传播知识的作用。中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南宋的《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图》,画的是王昭君、班姬、绿珠、赵飞燕四大美人。

    明清两代,画家们都热衷于年画创作,年画发展进入成熟期。题材进一步丰富,有喜庆类、驱邪类、习俗风景类、门画类、故事戏文类、仕女游春类、花鸟虫鱼类等。中国传统年画多为木版水彩印,线条单纯,大红大绿,色彩画面十分热闹,明末清初,年画已经成为一种绘画体裁了。清代乾嘉盛世以后,年画逐渐形成地方流派与集销产地。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杨家埠、江苏苏州桃花坞是中国著名的三大木版年画产地。

 

   

 

清代江苏苏州吉利画《黄金万两》

 

    杨柳青年画创始于明末,盛行于清雍正(1723—1735)至光绪(1875—1908)初年。杨柳青年画取材广泛,最具代表性的是反映人民生活的《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携壹南村访旧识》、《新年多吉庆,合家乐安然》、《渔妇》,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抢当铺》等,这些年画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杨柳青年画的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包括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依据画稿刻版套印;后期制作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重视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清末天津杨柳青年画《鱼龙变化》。画中儿童形象喜人,构图匀称,富有韵律感,堪称娃娃画佳作。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朝末年,繁荣于清代,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是杨家埠年画的鼎盛时期。当时的杨家埠村已有“画店百家,画种上千,画版数万”之说,年画销售量每年高达数千万张,以品种多、规模大、销售范围广而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杨家埠年画富有情节性、装饰性、趣味性,色彩鲜艳强烈,既适合广大农民、市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又便于木版印刷制作。

 

   

 

 

    清代山东潍坊民间木板年画《男十忙》、《女十忙》。描绘了人们的劳动情景,充满了乡土气息。

    桃花坞木版年画是中国江南地区主要的民间木版年画,因产地在苏州城北桃花坞得名。明弘治时期(1488—1505),画家唐寅(1470—1523)曾在此营建桃花庵,自此名扬。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兴盛于清雍正、乾隆年间。桃花坞年画构图对称丰满,色彩绚丽,富丽堂皇,题材多样,有故事戏文、人情风俗、时事新闻、美人、娃娃,以至灶君、神马等,被认为能“巧画士农工商,妙绘财神菩萨”,并且“尽收天下大事,兼图里巷新闻”。江南各地受桃花坞年画的影响,陆续开设画坊。

上一篇 : 中国油画的成长之路和市场化的曲折进程   下一篇 : 在开放中进步的中国水彩画
  相关文章 (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不爱江山爱文雅的明宣宗画技如何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热门文章 (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从古代画卷中看古人的时尚生活
历代画家的风格流派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21830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