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在石头上的远古艺术

留在石头上的远古艺术
距今2.4亿年前后的二叠纪,贺兰山豁开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口子,它蜿蜒30公里,直抵贺兰山最高峰砂锅洲。这条平均宽度不足50米的沟谷,就是贺兰山岩画的荟萃之地——贺兰口。从沟口延伸560米的两侧山崖和伸向谷底的坡石上,分布着708个大小不等、形象怪异的人面像。西方学者称这些人面像岩画的石壁为“圣像壁”。
贺兰山岩画是春秋战国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在岩石上刻下的反映少数民族生活风俗、宗教观念及战争、垦牧、狩猎活动的图画。贺兰山岩画几乎集中了世界各地岩画的所有表现题材,动物岩画、人物岩画、植物岩画、人面像岩画、符号岩画、文字岩画异彩纷呈。而这些岩画从深层意义上观察,实际上是以一种更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形式出现的,或者本身就是一种符号的组合,或者是一种被赋于动物、人物或人面特征的符号形象。这里的岩画凿刻简洁,线条粗犷,构图朴实,形象生动,具有独特的意境和艺术价值,为研究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观念以及天文、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宁夏贺兰山岩画中有三分之一分布在石嘴山市,石嘴山市的岩画主要分布在黑石峁、韭菜沟、麦如井、翻石沟、大下树林沟、红果子口、龟头沟、白笈笈沟、大小西峰沟内,各种形态、动静结合的岩画比比皆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为黑石峁岩画,在这座仅有1000多平方米的山顶上,黑石嶙峋,色泽油光锃亮。岩画就凿刻在这种质地坚硬、细腻的黑石上,共59幅。这些以羊、虎、驴、狼以及双人舞、狩猎等内容为题材的岩画,形态逼真,神采各异。画面大多清晰明快,线条生动活泼。其中一幅《群山羊图》,高0.8米,宽0.64米,凿刻深度约1.5毫米,堪称贺兰山岩画的代表作。大西峰沟内的老虎岩画形神兼备,被自治区专家称之为国宝级作品,是“断代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