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美术常识频道>>>从山水画的境界说起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如何处理油画风景中的前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有哪些流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中各种油的使用介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虎头的画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从山水画的境界说起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3月07日 21时46分30秒   来源: 翰网    作者:   编辑:晓含   浏览:3741 人次 【打印】 【纠错
   一、对“境”的广义理解
                
  “境”是中国画的要素,尤其山水画。世间万事万物都有个“境界”的问题,而境界的最佳状态无过于时间的跨越及空间的包容;无过于真”、“善”、“美”这个世间公认的标准,有了境界的高度,才有艺术的高格品位! 

   根植于丰厚的中华文化、民族沃土的中国画,它涉及的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的积淀。我们先民很早就重视和天地自然的密切关系,早在四五千年的原始先民就有河图、洛书,而后以《易经》的太极八卦来观察自然变化,掌握规律,以求心中有数,推断自己的处境,顺应形势发展,所以始终关注着周围环境的变化。 

   公元前5世纪博学的孔夫子,总是在寻找天地自然变化的答案,曾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篇》)他从不妄谈鬼神,但求天人合一的和谐,总结人生“五十而知天命”,即“境遇”,这个“天”既可以指人的生存空间,也可以指深奥博大的天地风云、山川生灵。 

  “境”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景物、地理环境。但境的含义超越了土地、土壤的层面,它有境界和品第的意义。儒家研究人境,佛家则谓之凡界。清袁枚的《随园诗话》有这样的故事:“杨文公撰《宋主与契丹书》,有‘邻壤交欢’四字。真宗用笔旁抹批云:‘鼠壤?黄壤?’杨公改‘邻壤’为‘邻境’,真宗乃悦。”这一改从整体加深了边境睦邻的意义! 

   从广义讲,境也包括主客观世界,是情感融入造化,造化贮予胸臆,是情与景的合一。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有道:“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境界之说由天地到人,久已为人们重视并且常用。 

   当今盛行以“水墨”之名代替“中国画”,就是忘掉中国画的境界问题,它仅从工具材料或表现形式考虑,只是以“器”代“道”,所以显得“形而下”。 

   二、山水画的形成和意境说
                
   中国山水画的形成早于西方风景画一千多年,这和东西方两大古代文明发展的侧重点有关。西方以古希腊为代表的建筑和雕刻艺术,追求严正、和谐、精密、逼真、理念……而透视学和解剖学也伴随而生,从雕刻到绘画偏重表现人体美的追求,模仿和再现人体美,以及人物故事,宗教历史画达到了登峰造极!而风景画到了17世纪始见端倪。 

   中国的先民从关注天地自然的变化,到加以推理、象征、比兴,到感受它的美、表现它的美,其间递变,愈转充实(孟子云:“充实之谓美”)。中国山水画之所以盛传千年、富于特色,就是因为它不单是风景,而是它有景有情,有意境、有境界,注重内在之美。其名称的由来离不开先人对大自然的认知和尊重,孔子比德于山水之美,因为他们无私地供给人们以物资和滋润,曾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又云:“浅者流行,深者不测,如智;其赴有仞之谷不疑,如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如善化;至量必平,其百折必东,如意。”山山水水蕴涵了天地人文和德性。用近代西方美学讲山水画的形式,那就是“内在意蕴的外在表现”。 

   由形式语言所表达的心理境界谓之语境,比如,“静”是中国山水画最爱表现的一种境界,这个静不是冷漠幽暗的寂静,而是鸟鸣山幽、泉水叮咚抑或宁如“天籁”的自然之静,是可以令心灵致远的宁静,是可以向往无穷无际无涯的深静。静可以让人感受自然、体悟人生。 

   当然动也是一种境界,例如大海之激荡慷慨的旷远境界,或如汉高祖咏大风歌的境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另外空旷清冷、萧疏意远、泼辣豪迈、舒坦通达、圆融厚朴……都是境界。在立意用志上还有大境界和小境界之分。循此理念图画山川风光,而以“山水”这富有人文内蕴和讲求意境的名称当之也就更显得顺理成章了。 

   三、山水画的审美特征 
                
   首先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
                
   中国艺术在审美的主客观关系上不过分强调感官刺激和理性分析,而是强调主客观的和谐交融,其审美要求和民族性有关,侧重于浑厚、笃实、旷达、温良、德性、善化……审美方式比较习惯于细细品读,潜移默化地体会个中情致,即品其味,会其意,明其志。黄宾虹有道:“江山本似画,内美静中参。”内美就是气氛、气质、气息、气韵,当然也指合乎伦理道德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
                
   山水画由风景到作品、从创作到欣赏都有着引人入胜和移情于景的特点,没有作者身临其境触景生情的体验就没有读者身临其境的体味和感受,作为山水画家应具备导游的精神,引领观者一起浏览其间,体察其中,为之怡情,为之陶冶,达到情绪的放松,心灵的整合,简言之:“畅神”。说此言的正是5世纪时的山水画家宗炳,他晚年行动不便,终日面对山水画,“卧以游之”,沉醉于山水画中,谓之“畅神”。 

   现代人为了调节喧闹的城市生活和紧张忙碌的工作,因而钟情于山书画也是这个道理。 
                
   总之,有意境是山水画的特色,画山水注重“师造化”,其要在造境,其高在化境,终求作画和看画共同身临其境,向审美活动的深层次发展:一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和大自然合一,达到主客观世界与时共进光景常新的境界,谓之新;二是潜移默化在真境、神境、妙境的高深境界之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达到精神境界的升华!
上一篇 : 写意画-荷的画法   下一篇 : 国画里的黑色
  相关文章 (国画常识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工笔虎头的画法
  热门文章 (国画常识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国画之八格、七候、六气、六要、四难、三病
南宗写山水之法:南宗抉秘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4750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