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2025年7月7  星期一  乙巳年 五月十三 本月22日大暑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美术常识频道>>>民国时期(1912一1949)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
猜你喜欢的文章 
 徽墨:千锤万杵 成就“一两徽墨一两金”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宣纸的基本使用常识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如何处理油画风景中的前景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有哪些流派?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董其昌的眼力:闲雅享乐和艺术市场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以大观小”,看山水之法的绘画空间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看懂艺术展还需做功课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国画颜料的使用技巧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一幅隐居图,展现多种皴法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画家罗中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父亲》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古人山水画中的五点作画秘诀!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的价值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雍正妃行乐图 十二美人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中国书画盖印有讲究,了解其中的禁忌 / 编辑:天山云客 为您推荐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 编辑:楊佳翰 为您推荐  欧洲油画中的“酒鬼文化”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油画中各种油的使用介绍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如何捕捉光色变化的“印象”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工笔虎头的画法 / 编辑:画香亭园 为您推荐
     
民国时期(1912一1949)中国水彩艺术的发展
 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发布:2008年03月04日 16时40分17秒   来源: 中国艺术品网    作者:   编辑:晓含   浏览:4522 人次 【打印】 【纠错
         1.月份牌年画的兴起与画家

  早在1843年,上海潘思同 苏州河斜阳
潘思同(1904——1980)广东省新会市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33年起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编辑,1952年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1955年应聘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潘思同水彩画选》、《思同水彩画集》。就成为五大商埠之一的开放城市,是接受西洋绘画最早的地方。在商贾云集、竞争宣传中产生了一种擦笔水彩画的"月份牌"绘画,早期月份牌画是中外商人聘请上海画家将中国传统农历年形式与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年画内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先进的印刷技术印成的彩色画片,其目的是为了促销商品,用以作为广告的一种形式,极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商品的经销得以大步发展。月份牌绘画的出现,是称为"海派艺术"的一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过去有些画家有所轻视,因为是商业广告的性质,但它在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是功不可没的。

  月份牌绘画的题材李剑晨 港口
李剑晨 1900年生,河南省人。1926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37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院,1938年赴法国研习绘画与雕塑,1939年回国。曾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中央大学建筑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水彩画技法》,《李剑晨水彩画选集》等。内容相当丰富,才子佳人、神仙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风俗人情、风景花卉无所不包,其中以新时代美女形象为主要题材,它占了月份牌总发行量的一半以上。正因为此周慕桥、郑曼陀、杭穉英以不同的特色和手法塑造美女形象,获得极大的成功,因之登上了不同时期月份牌画的盟主宝座,红火一时。之后,金雪尘、李慕白、金梅生等继承月份牌年画的延续,在全国享李有行 巴黎 约30年代有一定的声誉。解放后继续进行年画创作,因为表现新生活的年画的涌现,而且形式多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那种时代大美人的作品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继承者寥寥无几。

  在月份牌绘画兴盛时期的诸多画家中受教干徐泳青学习水彩画的很多,徐泳青也擅长擦笔水彩,他的风景画作品也曾被印成月份牌画。他与郑曼陀合作(郑曼陀画仕女,徐泳青配景)创作了许多深受喜爱的擦笔水彩月份牌绘画并出版发行华宜玉 华亭烟雨
华宜玉 9 女,1922年生,北京市人。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历任北京女子第一中学教师、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师,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华宜玉建筑水彩画选》。。1923年杭穉英创办"穉英画室",与金雪尘、李慕白等合作,创作了很多月份牌年画,行销全国各地并远及东南亚。这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初期形成的一个分支,它对水彩画的普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水彩画技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在这个队伍中的吴冠中 江南雨
吴冠中 1919年生,江苏省宜兴市人。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5年赴法留学,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有《吴冠中画选》、论文集等。代表画家有徐泳青、郑曼陀、周慕桥、杭穉英、谢之光、金雪尘、李慕白、金梅生、何逸梅等。

2.高等美术院校相继建立,水彩画专业人才辈出

  1912年结束了近300年的清王朝的统治,开始建立中华民国。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浪潮中,国民教育开始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尤其是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提倡美育,重视美术教育,形成了新学浪潮,新型美术学校相继建立,出国留学学习西洋绘画的学生陆续回国,任教于美术院校和综合大学建筑系,这些学校形成了发展中国水彩艺术的强大基地。先后建立的学校有"上海国画美术院"(1911年冬由刘海粟、乌淑光、丁悚等人创建,蔡元培李泳森(1898——1999)南京扫叶楼 39×54cm
李泳森(1898——1999)江苏省常熟市人。1924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曾任美术编辑,包装美术设计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轻工学院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水彩画临本》。《水彩画技法》。任主席校董),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它很早就开设了水彩画课,由王济远(1关广志(1896——1958)玉泉山 55×37.5cm 40年代
关广志(1896——1958)满族,吉林市人。早年在沈阳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水彩画,毕业后曾在上海、北京燕京大学任教,1931年赴英国留学,进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水彩、水粉画。1934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后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关广志画集》。893--1975)担任水彩画教学工作。王济远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家中很有影响的画家,他连续执教达12年之久。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画家有倪贻德、乌叔养、陈秋草、潘思同等。
1918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学府,于1925年改为北平艺术专门学校(简称北平艺专),聘请留法归来的林风眠任校长兼西画系主任。此时担任水彩画教学的教授有吴法鼎、李毅士及捷克画家齐提尔等,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长于水彩画的学生,其中有李剑晨(后留学英国,专攻水彩画)、张剑鄂、李有行、华宜玉等。

  1922年9月由颜萧淑芳 少先队员
萧淑芳 女,1911年生,广东省中山市人。1926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29年在南京中央大学随徐悲鸿学习素描和油画,1937年赴欧洲学习雕塑。1940年任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美术教员,1947年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文樑、胡粹中、朱士杰创建的私立苏州美专成立,教师黄觉寺、胡粹中、孙崔豫章 峨嵋天下秀 39×55cm
崔豫章 1924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194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53年到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教,后任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崔豫章水彩画选》。文林均长干水彩,毕业生中有李泳森、钱延康等,后来都成为著名水彩画家。

  1927年秋,国立中央大学建立艺术系,由留法归来的徐悲鸿主持工作,在此校任教的有潘玉良、吕斯百、吴作人、李毅士、李瑞年、艾中信等,他们绝大部分是留学英、法、比利时等国的留学生,陆续培养了一批很具实力的水彩画家,如萧淑芳、宗其香、吴承砚、戴泽、袁振藻、崔豫章等。

  1928年8月,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立,林风眠任院长,前后培养了倪贻德、王肇民、樊明体、吴冠中(后留学法国)、杨云龙、乌密风等著名水彩画家。当时除了美术院校以外,还有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工业院校的建筑系以及师范院校的美术系,也培养出一批水彩画专业人才。在这些院校任教的有辅仁大学的关广志,中央大学的杨廷宝、李剑晨教授等。

  民国初期由于教育制度的革新,在新学堂实施美术教育,使水彩画更大范围地得以普及,加上一批有为的水彩画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了张眉孙 虞山卧龙图 35×48cm 1932
张眉孙(1894——1973)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年从师周湘学画,1924年与友人合办大华美术公司,同时组织上海美术绘画学社,并在坤花、清心等女子中学任教,1928年任上海市教育局艺术观察。1937年上海沦陷后,以教学和卖画为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进上海市立美术馆工作。1949年后曾任上海美术出版社编辑、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水彩画作品《人民公园之雪》、《三潭印月》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眉孙水彩画》《眉孙水彩画临本集》等。新人,其中有一批热心致力于水彩画的传播,另有一批有远见卓识之士,出国深造,归国后创建西洋绘画的学校,在上海美专、杭州美专、北平国立艺专、南京中大艺术系、天津倪贻德 西山远眺 37×29cm
倪贻德(1901——1970)杭州市人。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赴日本,入东京川端绘画学校学习。1928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油画系教授,副院长。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分会副主席。美术馆等,均培养出了不少水彩画家,成为我国水彩艺术队伍的第二批人才。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20多年当中,我国各地纷纷成立画会,其中也有水彩画会,开展展览和交流活动,使我国的水彩艺术走向了第一个繁荣阶段。1923年倪贻德出版了《水彩画概论》,1935年俞寄凡出版了《水彩画纲要》,1937年倪贻德又出版了《水彩画之新研究》,1938年周继善出版了《水彩画的实际研究》等,这都说明这个时期水彩艺术已在中国大地建立了坚实的根基,在水彩画创作及理论研究上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画作集中表现在40年代我国老一辈的水彩画家留给后世的优秀作品,如关广志的《玉泉山》、张眉孙的《苏州拙政园》、倪贻德的《西泠积雪》等。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战火连年,民不聊生,学校遭到破坏,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水彩艺术事业,不得不转向低谷,虽然有些画家仍坚持以简便工具进行水彩画创作,积极地参与抗日宣传活动,如李剑晨的《元宵节打鬼子》,余钟志的《无家可归》、《饥寒交迫》等,以及随军美术工作者也用水彩、水墨反映战地生活,但与版画的发展相差甚远矣。
月份牌年画的兴起与画家

  早在1843年,上海潘思同 苏州河斜阳
潘思同(1904——1980)广东省新会市人。192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9年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1933年起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美术编辑,1952年任高等教育出版社美术编辑。1955年应聘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潘思同水彩画选》、《思同水彩画集》。就成为五大商埠之一的开放城市,是接受西洋绘画最早的地方。在商贾云集、竞争宣传中产生了一种擦笔水彩画的"月份牌"绘画,早期月份牌画是中外商人聘请上海画家将中国传统农历年形式与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年画内容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先进的印刷技术印成的彩色画片,其目的是为了促销商品,用以作为广告的一种形式,极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商品的经销得以大步发展。月份牌绘画的出现,是称为"海派艺术"的一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过去有些画家有所轻视,因为是商业广告的性质,但它在中国水彩画发展历史上是功不可没的。

  月份牌绘画的题材李剑晨 港口
李剑晨 1900年生,河南省人。1926年毕业于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37年留学英国伦敦大学院,1938年赴法国研习绘画与雕塑,1939年回国。曾任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中央大学建筑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水彩画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水彩画技法》,《李剑晨水彩画选集》等。内容相当丰富,才子佳人、神仙故事、民间传说、戏曲人物、风俗人情、风景花卉无所不包,其中以新时代美女形象为主要题材,它占了月份牌总发行量的一半以上。正因为此周慕桥、郑曼陀、杭穉英以不同的特色和手法塑造美女形象,获得极大的成功,因之登上了不同时期月份牌画的盟主宝座,红火一时。之后,金雪尘、李慕白、金梅生等继承月份牌年画的延续,在全国享李有行 巴黎 约30年代有一定的声誉。解放后继续进行年画创作,因为表现新生活的年画的涌现,而且形式多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那种时代大美人的作品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继承者寥寥无几。

  在月份牌绘画兴盛时期的诸多画家中受教干徐泳青学习水彩画的很多,徐泳青也擅长擦笔水彩,他的风景画作品也曾被印成月份牌画。他与郑曼陀合作(郑曼陀画仕女,徐泳青配景)创作了许多深受喜爱的擦笔水彩月份牌绘画并出版发行华宜玉 华亭烟雨
华宜玉 9 女,1922年生,北京市人。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历任北京女子第一中学教师、北京大学工学院建筑系教师,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华宜玉建筑水彩画选》。。1923年杭穉英创办"穉英画室",与金雪尘、李慕白等合作,创作了很多月份牌年画,行销全国各地并远及东南亚。这是中国水彩画发展初期形成的一个分支,它对水彩画的普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水彩画技法上也有独到之处,在这个队伍中的吴冠中 江南雨
吴冠中 1919年生,江苏省宜兴市人。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45年赴法留学,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1950年回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出版有《吴冠中画选》、论文集等。代表画家有徐泳青、郑曼陀、周慕桥、杭穉英、谢之光、金雪尘、李慕白、金梅生、何逸梅等。

2.高等美术院校相继建立,水彩画专业人才辈出

  1912年结束了近300年的清王朝的统治,开始建立中华民国。正值"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浪潮中,国民教育开始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尤其是在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提倡美育,重视美术教育,形成了新学浪潮,新型美术学校相继建立,出国留学学习西洋绘画的学生陆续回国,任教于美术院校和综合大学建筑系,这些学校形成了发展中国水彩艺术的强大基地。先后建立的学校有"上海国画美术院"(1911年冬由刘海粟、乌淑光、丁悚等人创建,蔡元培李泳森(1898——1999)南京扫叶楼 39×54cm
李泳森(1898——1999)江苏省常熟市人。1924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曾任美术编辑,包装美术设计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上海轻工学院教授,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出版有《水彩画临本》。《水彩画技法》。任主席校董),1930年更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它很早就开设了水彩画课,由王济远(1关广志(1896——1958)玉泉山 55×37.5cm 40年代
关广志(1896——1958)满族,吉林市人。早年在沈阳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水彩画,毕业后曾在上海、北京燕京大学任教,1931年赴英国留学,进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学习水彩、水粉画。1934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大学任教,后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关广志画集》。893--1975)担任水彩画教学工作。王济远是我国早期水彩画家中很有影响的画家,他连续执教达12年之久。这个学校培养出来的画家有倪贻德、乌叔养、陈秋草、潘思同等。
1918年4月,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成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学府,于1925年改为北平艺术专门学校(简称北平艺专),聘请留法归来的林风眠任校长兼西画系主任。此时担任水彩画教学的教授有吴法鼎、李毅士及捷克画家齐提尔等,培养了一批才华出众、长于水彩画的学生,其中有李剑晨(后留学英国,专攻水彩画)、张剑鄂、李有行、华宜玉等。

  1922年9月由颜萧淑芳 少先队员
萧淑芳 女,1911年生,广东省中山市人。1926年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1929年在南京中央大学随徐悲鸿学习素描和油画,1937年赴欧洲学习雕塑。1940年任上海师范专科学校美术教员,1947年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妇女代表大会执行委员。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文樑、胡粹中、朱士杰创建的私立苏州美专成立,教师黄觉寺、胡粹中、孙崔豫章 峨嵋天下秀 39×55cm
崔豫章 1924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1949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1953年到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教,后任东南大学建筑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崔豫章水彩画选》。文林均长干水彩,毕业生中有李泳森、钱延康等,后来都成为著名水彩画家。

  1927年秋,国立中央大学建立艺术系,由留法归来的徐悲鸿主持工作,在此校任教的有潘玉良、吕斯百、吴作人、李毅士、李瑞年、艾中信等,他们绝大部分是留学英、法、比利时等国的留学生,陆续培养了一批很具实力的水彩画家,如萧淑芳、宗其香、吴承砚、戴泽、袁振藻、崔豫章等。

  1928年8月,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立,林风眠任院长,前后培养了倪贻德、王肇民、樊明体、吴冠中(后留学法国)、杨云龙、乌密风等著名水彩画家。当时除了美术院校以外,还有一些综合性大学和工业院校的建筑系以及师范院校的美术系,也培养出一批水彩画专业人才。在这些院校任教的有辅仁大学的关广志,中央大学的杨廷宝、李剑晨教授等。

  民国初期由于教育制度的革新,在新学堂实施美术教育,使水彩画更大范围地得以普及,加上一批有为的水彩画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了张眉孙 虞山卧龙图 35×48cm 1932
张眉孙(1894——1973)浙江省海宁县人。早年从师周湘学画,1924年与友人合办大华美术公司,同时组织上海美术绘画学社,并在坤花、清心等女子中学任教,1928年任上海市教育局艺术观察。1937年上海沦陷后,以教学和卖画为主。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进上海市立美术馆工作。1949年后曾任上海美术出版社编辑、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水彩画作品《人民公园之雪》、《三潭印月》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眉孙水彩画》《眉孙水彩画临本集》等。新人,其中有一批热心致力于水彩画的传播,另有一批有远见卓识之士,出国深造,归国后创建西洋绘画的学校,在上海美专、杭州美专、北平国立艺专、南京中大艺术系、天津倪贻德 西山远眺 37×29cm
倪贻德(1901——1970)杭州市人。1922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7年赴日本,入东京川端绘画学校学习。1928年回国,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1950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油画系教授,副院长。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分会副主席。美术馆等,均培养出了不少水彩画家,成为我国水彩艺术队伍的第二批人才。从20世纪初至30年代,20多年当中,我国各地纷纷成立画会,其中也有水彩画会,开展展览和交流活动,使我国的水彩艺术走向了第一个繁荣阶段。1923年倪贻德出版了《水彩画概论》,1935年俞寄凡出版了《水彩画纲要》,1937年倪贻德又出版了《水彩画之新研究》,1938年周继善出版了《水彩画的实际研究》等,这都说明这个时期水彩艺术已在中国大地建立了坚实的根基,在水彩画创作及理论研究上都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画作集中表现在40年代我国老一辈的水彩画家留给后世的优秀作品,如关广志的《玉泉山》、张眉孙的《苏州拙政园》、倪贻德的《西泠积雪》等。

  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战火连年,民不聊生,学校遭到破坏,当时刚刚发展起来的水彩艺术事业,不得不转向低谷,虽然有些画家仍坚持以简便工具进行水彩画创作,积极地参与抗日宣传活动,如李剑晨的《元宵节打鬼子》,余钟志的《无家可归》、《饥寒交迫》等,以及随军美术工作者也用水彩、水墨反映战地生活,但与版画的发展相差甚远矣。
上一篇 : 水彩画早期在中国的传播   下一篇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水彩画的第一次大检阅
  相关文章 (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美术学科唐代绘画知识点汇总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不爱江山爱文雅的明宣宗画技如何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热门文章 (绘画简史
唐宋山水:自然的观照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
徐渭不为人知的题跋之谜
从古代画卷中看古人的时尚生活
琴歌与书画:融合审美之道
历代画家的风格流派
     
相关评论  
 
用户名: Email:
我来说两句 评论内容≤250 请您先查看评论须知!再进行评论!
 
  ∷ 评论内容 (点击查看)
  ∷    共0条评论,每页显示6条评论   浏览所有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4131525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