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图库 | 网拍 | 展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会员名称: 填写密码: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发送注册邮件
翰艺佳画 绘画艺术 民间艺术 古典艺术 书画鉴赏 论文赏读 中华文学 艺术名家 艺术部落
艺术资讯 书法艺术 雕刻艺术 美术常识 经典收藏 工艺传承 百科问答 历代名家 摄影部落
   
 欢迎光临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您现在的位置 您正在浏览 书画鉴赏 书画作品
 
仇英-郊外游春图  
 上传时间: 2009年03月01日 17时41分49秒   编辑: 赵思涵   新窗口浏览    浏览次数: 52008
在新窗口中浏览此图片
如需转载本网内容,请您邮件、电话或QQ联系。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盗链,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版权归翰艺佳画及原创所有。
上一张图片 : 顾恺之-洛神赋图   下一张图片 : 沈周-望贤迎驾图
 
相关信息
仇英-郊外游春图
 

    仇英 字实父,一作实甫,号十洲,太仓(今江苏太仓)人,移家吴县(今江苏苏州)。

    画师周臣,工山水、人物、仕女,而格力不逮 。

    特工临摹,粉图黄纸,落笔乱真 。

    至于发翠豪金,丝丹缕素,精丽艳逸,无愧古人 。

    尝作上林图,人物、鸟兽、山林、台观、旗辇、军容,皆臆写古贤名笔,斟酌而成,可谓绘事之绝境,艺林之胜事也 。

    董其昌题其仙弈图谓:“仇实父是赵伯驹后身,即文、沈亦未尽其法 。

    ”洵非过誉 。
 
    尤工仕女,神采生动,为明代工笔之杰 。

    正德十五年(1520)与文徵明合仿李公麟莲社图,藏故宫博物院 。

    《图绘宝鉴续纂、无声诗史、丹青志、艺苑卮言》 。

    人物画自唐宋以来,取得长足的发展,到了明朝中期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以吴门画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仇英(一五○六—一五五六年),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工匠出身,早年受文徵明提携推荐在周臣门下学画,得其高聆,加上勤奋好学,绘画天赋便淋漓发挥,晚年客于富家周风来、苏州收藏家陈官、大收藏家项元汴处,综观历代名迹,心摹手追,技艺达到炉火纯青。摹仿之作,落笔乱真。山水多学赵伯驹,刘松年,笔法细润多变而风骨劲峭,萧疏简远处以意涉笔,不失典雅风度。人物取法吴道子,得圆润流畅之妙。他师从周臣,当然也受到南宋院体的影响,其画风中那种坚实的造型能力和雄劲的笔墨技法,在他的笔下达到一个艺术的高峰。但他并未向浙派后期画家那样,走一味追求豪放纵肆之中,而是顺应艺术风气的嬗变潮流,不失时机的向吴派艺术风尚靠拢。他的根底扎实,善于从历代名画家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他的画宛如一叶静舟,在柔和的月色下缓缓前行。他用笔含蓄,设色均匀,而工笔重彩更是独具一格。他的人物画,历史故事画和仕女画都有着浓重的古典主义倾向。在普遍萎靡不振的明代中期人物画坛,仇英以城出的作品弹奏出时代的最强音。难怪不少画史与史论家都品评仇英的人物画,在明代画家中堪称第一。天赋加上勤奋,深得理法。设色、水墨、白描,无所不精,知名于时。尤擅作人物,精工古逸,端庄华贵,有“周棠复起亦未能过”之评。晚年长期客居富商、收藏家中,使他从容地学习、生活、绘画,艺术事业日趋开阔,绘画技术广融各家之长。另一方面他的绘画风格嬗变,最终成功摆脱了院体的束缚,而成为别具风格的大家。在明代,独以绘画艺术精妙与沈周、唐寅、文徵明并称“明朝四大家”。

    仇英《郊外游春图》从东瀛归来,虽历经沧桑,仍绢素完整洁净,水墨丹青,熠熠生辉,似得神灵福佑。

    此图为绢本设色,山石取法赵伯驹,笔意为之,山石青绿敷染,山势高原平旷,桃树盛开,春意盎然,骏马伫立,马上骑着一富家中年壮士和童子,回首督促后面童子快跟上,另一童子抱着器具欢快地从桥上跑来,人物和马匹用“游丝描”及“铁丝描”笔法绘之。人物极具精工传神,人物面部用笔精细,须眉毕现,衣纹简洁锐拔,人物性格刻画精炼。马匹画得活龙活现,静中见动,马尾仿佛在风中摇曳着,可见其娴熟,高超的画艺。山石树于皴擦相宜,质感突显,远山淡墨渲染,若隐若现桃树疏密有致,虚实相应,富有变化。石桥用界画法描绘,显得挺拔有力。配景勾写得宜,空间的留置,桃树的掩映交错,多不乱,少不疏,达到了前人未有的写景极致。体现了作者匠心独具的艺术才能。使作品增添了理想化的色彩,整个画面充满着一幅舒适的闲逸生活情境。是仇英绘画生涯中难得一幅生活情趣的精湛真迹精品,堪称艺术典范。观此幅人物传神无愧古人,难怪当时画坛领袖—文徵明也感慨道:“见仇画方是真画,使吾曹有愧色。”集鉴赏家、理论家、绘画大师一身的董其昌也感叹曰“文(徵明)沈(石田)亦未能尽其法”陈道复也评点道:“吴门仇实父精妙持甚,可谓前无古人矣。”言非过誉。

 
相关图片
  关于书画鉴赏
      书画的鉴赏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不少书画作品都带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书画的时代气息多受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生活风俗的影响,而又与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有着莫大的联系,时代气息必然会反映到个人风格中,而个人风格中又蕴涵着个人气息。因此,当我们掌握了历史上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之后,时代气息就可以成为书画鉴定的一个可靠的重要依据。如两宋时期,尽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内有官不顾民,乡绅横行,外是西夏、契丹虎视眈眈,但这一切却未能阻止社会的进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起唐代仍有很大的发展。在这一基础之上,宋代的文化艺术也走向了新的繁荣,其中便包括有绘画一项。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有《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大多数画作都是描绘人物、山水或花鸟,而书画作品的另外一个分别就在于有的风格严谨工整,而有的却是豪放挺拔。除了时代气息外,个人风格是书画鉴定的另一个主要依据。个人风格是指某一画家的作品有自己的面目、风格、特点,这一点一般在画家晚年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鉴定者凭借这一点,常常无须见款识,便能够轻易判断出是出自何人手笔。大凡一个著名画家,在步入画坛之时尚未树立自己的绘画风格,多学其他名师的手法,在其不断的学习中吸取经验,久而久之,自成一体。著名画师唐伯虎擅长山水、人物、花鸟、楼阁等,在早期以工细艳丽为主,画法继承了五代、宋人工笔重彩的传统,而进入中年后则变为水墨写意,到晚年后构图简括,逸笔草草。又如郑板桥擅长画竹、兰、石,尤精画竹。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绘画师法徐渭、朱耷、石涛、吴昌硕等,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以其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如果一个人去刻意模仿 唐伯虎、郑板桥、齐白石等人的作品,终会因只做表面文章而暴露出功底浅、内涵少的缺陷。
     通常所说的款识也叫题款,是指书画作品上作者自署的姓名字号、创作年月、绘制特点及诗词歌赋等。款名有单款、双款之别,双款即另加上赠送对象名字。“画之不足,题以发之”,款识成为了构成中国画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所以,名款也是书画真伪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画家的字体由于各种因素形成特有的风格,如果有人想临摹,就会顾此失彼,形神很难兼备。明代文征明书法造诣深厚,临学精博,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工,小楷尤其精整。他师承晋唐各家,主要学习钟睬、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法度严谨,笔锋挺秀,书体端正,早年师法怀素及苏东坡、黄庭坚、米带各家,融合变化,运笔遒劲流畅,自成一体。当我们了解了文征明书法师承、演变过程后,就可以根据名款的书体来判断年代早晚与真伪。除此之外,还可根据他不同时期写不同名字来判断作品的年代与真伪。文征明绘画质品甚多,鉴定真伪时需从多方面考虑首先要注意名款“壁”的写法,文氏兄弟三人,长兄名奎,其弟名室,文征明名壁,奎、壁、室均从土,凡写壁从玉写成“璧”者定为伪迹无疑。文征明在四十四岁之前均写“文壁”,四十四岁之后改用“征明”。
     一幅完整的国画作品基本上由绘画、题字、印章三个部分组成。书画印一般都用篆书,先书后刻,是书法与雕刻相结合的艺术。张大千三卜多岁之前的早期绘画,除了可从绘画、书体的风格鉴别真伪外,还可充分利用印章。他早期绘画作品所铃印章基本上为自刻,如“张季”、“张季媛印”、“大千’、‘阿爱”等。张大千进入中年后,自己所刻印章基本不用,只有个别早期印章见于晚年绘画作品中.如“大干唯印大年’等。他在印章中出现“季’、“媛”、“季媛”是他早期名字的显著特点。通过仔细观察,会发现张大千在画不同作品时,所铃闲文印也随之不同。 书画印在鉴别书画真伪时固然重要,但如过份依赖,也会误人歧途。只要我们正确对待书画印,就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由于时代不同,所以各时代画家所使用的纸绢也有所不同。当我们掌握了各种纸绢的恃征对于鉴定书画真伪有很大帮助。当我们以纸、绢为依据鉴定书画真伪时,要注意几个问题。绢的质量有高低,绢画保管有好坏,不能简单地认为绢已发黑或残损就是年代久远的作品。对用纸也要注意,素白纸可以根据需要染色,可以根据需要做旧,切不可以为纸色发黄、纸已残破就是旧画。
     书画的作伪有完全作伪,真伪参半两种。摹、临、仿、造是指完全作伪,而添、减、割、拆则属于半真半假。绘画作伪除了完全作伪、半真半假外,尚有一种特殊形式——代笔。代笔是指画家请他人代为绘画,然后画家落上自己的名子,并铃盖自己的印章。当一个画家名声显赫后,索求作品的人很多,当画家应接不暇时,便请某人代为作画。尽管代笔属伪作,但被画家所请的代笔人也是画坛高手,所以就其艺术水平来讲虽次于真迹可也非同一般。这样看来代笔画又与完全作假有所不同。
相关评论  
您还没有注册登陆,无法使用评论功能
 
 
关于我们 | 使用协议 | 签写留言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合作媒体 | 加入收藏 | 邮箱登陆 | 设为首页 | 返回顶部
 
辽ICP备15017108号-1 本站总访问量: 13940741 人次
QQ:190942321 业务电话:0429-5949168 站务信箱:5949168@163.com
  版权所有:翰艺佳画书画艺术网 CopyRight © 2006~2025   www.chinahyj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点击查看网站公告